档案铁血将军孙立人 孙立人将军的一生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铁血将军”孙立人?

优质回答:

文武双全,冠盖满京华,天下第一军军座

一生桀骜不驯,喜欢喷人的李敖曾说:孙将军是国民党集团中最杰出的将领,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身上弹孔之多,无人可及;国际声誉之隆,也无人可及。他为抵御外侮,弃笔从戎,南征北战、创不世之功。

风华正茂、冠盖满京华!

孙立人,这个人,人格魅力犹如天上的太阳,光芒万丈,身上所积聚的每一个元素,与他的同县老乡(舒城县,也是圣明君我的家乡,哈哈)周瑜一样,都羡煞旁人。清华大学毕业、身高185,光这两样就已让我辈仰望不止了。但于他来说却是最微不足道的元素:他英气勃发、写的一手好字(意思就是帅,有图为证),1914年以安徽省理科第一名成绩入读清华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间同时担任篮球、足球、排球、手球、棒球队长,率领清华篮球队所向披靡,一路过关斩将、称霸京师,后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担任主力后卫,于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击败日本队,为其时的“东亚病夫”中国在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一次篮球冠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真是风华正茂,冠盖满京华啊!但这些还不够描述孙将军的万一:1924年清华毕业后,公费留学直入普渡大学三年级,并成为其安徽老乡—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学长(24年后邓稼先入读普渡大学)。1925年学士毕业,弃笔从戎,入读全美排名第二有“南部西点”之称的维吉利亚军校,马歇尔、巴顿是其师兄。学成归国,入宋子文旗下组建税警总团,亲自训练一兵一卒,淞沪会战爆发,身先士卒遭日本火炮炮击,弹伤无数,昏迷三日,次年伤愈参加抗日战争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武汉会战,此战全国抗日热潮最盛,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并最终凭战功升任第三十八师师长。

一生的巅峰,极尽殊荣

1942年,随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以不足千人,击溃数倍于己的日军,取得仁安羌大捷,取得自唐明以来第一次杨威于域外的胜利,而名扬四海(中国自唐明以下,李如松出兵朝鲜后近400年已无此胜利了),也是在杜聿明领导的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唯一可称道的胜利。其后孙立人与杜聿明闹翻,率军入印度兰姆伽,而杜聿明领军入野人山几近全军覆灭,十万青年埋骨他乡。

1944年第二次入缅作战,势如破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通中缅边线,与陈纳德飞虎队打通的驼峰航线遥相呼应,因功获青天白日勋章。次年于广东接受日军无条件投降,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邀请其视察欧洲战场,目中无人、心比天高的巴顿将军亲自为学弟当司机并开车门,极尽殊荣!

后记:

下半场我不想写了,比较敏感,就写三点:

1、东北那场与我军及黄埔军校第一战神林帅的巅峰对决精彩绝伦虽争议颇多,但孙立人平生未偿一败,无论对谁都是没错的,但这场战役里面角逐的力量太多了:国共,孙立人与杜聿明,卫立煌与陈诚,还有更重要的美苏。不是重点了,重点是:此为内战,我们彼此会有纷争,但我们从没有忘记真正的敌人是谁,所以中华上下五千年军人的最高成就是开疆拓土、封狼居胥、扬威域外!

2、我军携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威,百万雄师过大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平推海南岛,最终折戟沉沙金门岛了!

3、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十里长街送总理”,我们的孙将军也是十里长街送军座的(还有胡适,我以后会写他),弗吉利亚军校与清华大学校旗覆盖其棺,只以区区台湾岛而集十里民众,自愿下跪并痛哭流涕……

好的,完了吗?完了,没有完的只是我们对于十万埋骨他乡的远征军将士与实不符名、实不符名军座的亏欠。

其他网友回答

1942年早春,在中国远征军的指挥部会议上,美国的史迪威将军向中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商震提出请求,希望商震能向他推荐几位师长一级的中国将领,商震道:“戴安澜、孙立人。”

商震很有眼光,这两位安徽抗日名将确实都是军事奇才。戴安澜可惜牺牲在朗科,是中国远征军第一位牺牲的高级将领。

另一位将领孙立人,是一位海归,先就读于清华,后留学美国佛吉利亚军校,学贯中西。

小时候的孙立人体弱多病,5岁还不会走路。长大了他却当上清华篮球队队长,美名“球场飞将军”,还代表中国拿下远东运动会冠军。

从美国回来的孙立人加入了财政税警总团,多次与日军血战,立下大功。1941年担任税警总团改编的38师少将师长,成为一位高级将领。

孙立人初进缅甸就在仁安羌发起对日进攻,解救了被日军包围的英军第一师。仁安羌之战也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孙立人爱兵如子,视如己出,有人说他是“小兵之父”。他的军队不设死刑,最高刑法“记死”。在缅北反攻中,他总是先用猛烈的炮火开路,史迪威责备他速度太慢,孙立人依然不改初衷。他不想士兵们无谓牺牲。孙立人曾收养五个士兵的孤儿,后来即使被软禁,他也坚持对孩子们的抚养和教育。所以孙立人的士兵愿意为他付出最宝贵的生命。

1943年10月的缅北反攻,孙立人势如破竹,连胜日军,一年多后就打通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抗战生命线。

由于孙立人在缅甸屡克强敌,营救同盟,战功卓著,智勇超群,被誉为“东方隆美尔”。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受到美国军队重视,并借鉴孙立人一些独创的训练方法,用于美国特种兵训练。

史迪威说孙立人:“孙将军赤胆忠心,他是典型军人,而不是政客。”孙立人公私分明,直来直往的军人作风,在政坛遭到惨败,以致失去生命一样可贵的人身自由。

败退台湾的国民党不改派系林立的作风,孙立人非常抵触,他受到很多排挤和攻击。1955年,孙立人被陷害参与兵变,从此被蒋介石软禁。为国为民辛劳半生,却被冤屈至此,世间不平事何其多也。

30年后,孙立人冤屈洗刷,1988年重获自由,1990年疾病去世。享年90岁。去世后佛吉利亚军校把他的画像与巴顿将军、马歇尔将军并列,永久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天才。

孙立人去世几个月前,大陆作家周良沛代表国家去探访他。其时孙立人身体状态非常差,已坐立困难,即使亲人见面都不会超过15分钟。周良沛告诉他,国家很关心远征军的事情。孙立人非常高兴,破例和周良沛畅谈了一个多小时。他知道自己形象老了,不让周良沛给他照相。周良沛临走时,他推开旁边人搀扶,强行立正,向周良沛敬了一个军礼。

灵魂深处,孙立人依然是怀念着远方故乡,深爱着那片热土,他是一位真正了不起的将军。

其他网友回答

孙立人将军被称为“东方隆美尔”,隆美尔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并称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孙立人获此称誉也说明了他的军事才华。

美国曾经试图扶持孙立人取代蒋介石,虽然他从没有想过要背叛蒋介石,但是最终仍然被蒋介石以“谋反”的罪名囚禁了33年。当时的国民党有陈诚,有何应钦,为什么美国却会选择孙立人?是美国人认为孙立人更好控制,或者是因为美国人认为孙立人更有价值更值得期待?

1975年孙立人熬死了蒋介石,1988年又熬死了蒋经国,随后被台湾监察院反正,在被两蒋囚禁33年后终于获得自由。

孙立人不是蒋介石的浙江同乡,也没有读过黄埔军校,可是最后却被称为“东方隆美尔”,在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校史馆中更是与马歇尔、巴顿两位美国名将并列杰出校友。但是,孙立人将军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孙立人于1900年12月8日生于安徽庐江县,字抚民,从他的表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他的志向在何处。孙立人曾在清华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后公费留学美国普渡大学,1926年又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理论知识。1928年孙立人回国后在中央党务学校任军训队长和教官,1930年又调到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宪侍卫总队任职。

在任侍卫总队副总队长期间,孙立人结识了他人生中的贵人,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1930年宋子文将财政部的缉私营改编成税警总团,然后亲手招揽人才到税警总团担任高级军官,当时在侍卫总队郁郁不得志的孙立人也成了宋招揽的目标,1932年孙立人调任财政部税警总团第四团团长。孙立人到税警总团后,开始运用自己所学训练第四团,将之打造成了精锐。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蒋介石为了守住上海,连税警总团也派上了战场,这也正合孙立人的意,在战斗中孙立人差点被日军的炮弹炸死。当孙立人伤愈从香港返回后,税警总团已被改编成40师,于是在宋子文和孔祥熙的支持下建立了缉私总队,由孙立人任少将总队长。后来从缉私总队抽调3个团改编为66军新编38师,由孙立人任师长并率领38师开赴缅甸。

1942年4月,孙立人率部参加了曼德勒会战,被蒋介石任命为曼德勒卫戍司令。但是,此时的英军却只想着从缅甸战场撤离到印度,让中国军队作为他们的掩护在后面当炮灰,结果7000多英军反倒在撤退过程中被2000多日军追上并围困在仁安羌,英军不敢突围又不好意思投降,只好向中国远征军求援。在史迪威的施压下,中国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派38师驰援英军。

1942年4月19日,38师113团率先对日军发起了进攻,战至20日下午,在38师的浴血奋战下,中国远征军顺利攻克仁安羌,成功解救了被围的7000多英军以及社会各界人士600多人。孙立人在这场战役中打出了威名,蒋介石给了他四等云麾勋章,英国人则给孙将军颁发了“帝国司令”勋章。后来,美国将孙立人负责指挥的仁安羌战役选为西点军校的“以少胜多”战术的教材。这场解救英国军队的仁安羌战役,让孙立人闻名世界,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崛起!

孙立人开罪杜聿明,“不听指挥”率部撤往印度,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英国人在缅甸的表现与在法国的表现太像了,在法国怕德国,在缅甸怕日本,应对策略只有“撤”。

英国人撤了,中国远征军恐怕也不是日本人的对手,所以也只能作暂时撤退。但是当时史迪威是让国军跟着英国人撤到印度,杜聿明因为觉得撤到印度很丢脸,同时也不相信英国人,所以坚持服从蒋介石的命令从野人山回国,孙立人则认为野人山太危险,所以选择去印度,为此两人发生了争执。在撤退过程中,孙立人部断后负责掩护,结果杜聿明带着的人多数葬送在了野人山,孙立人部则仍有7000余人安全撤到了印度。

但是孙立人部到印度后,英国人却要求孙部缴械,全然忘记是谁从仁安羌将他们救出来,简直无耻。后来英国人知道撤到印度的是孙立人的38师后态度方有好转,但是仍然对孙立人作了试探,最后才同意孙部不用缴械。

这边孙立人在印度意气风发地训练中国驻印军,那边杜聿明灰溜溜地回了国,心里是说不出的难受滋味,如果你孙立人跟着我走野人山,我也不会这么丢脸,偏偏你还带着这么多人安全到了印度,我的脸往哪搁?杜聿明与孙立人之间的龌龊因此变得不可调和,杜聿明和孙立人,蒋介石更宠谁呢?毫无疑问是杜聿明,所以蒋在任命杜为东北保安司令、主持东北战场后,让孙立人去了美国参加联合国参谋首长会议。

如果不是杜聿明打不过林彪的话,孙立人还不知道什么才能回国呢。孙立人让林彪在四平栽了跟头,又赢了场德惠战役,他已经不爽杜聿明很久了,这回更不将杜放在眼里,杜聿明可是蒋帝宠臣,哪能容忍孙立人这般羞辱?于是便向蒋告状说孙又不听从指挥了,赶紧升他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总司令,让他把新1军交出来吧。蒋介石当然偏向杜聿明,孙立人因此被剥夺了军权,孙立人将军半生戎马,战功赫赫,没有败在战场上,最终却败给了朝堂上的争斗。毛主席曾为孙立人感到惋惜:“孙立人是中国近代最勇敢、最善战的将军,只可惜他生错了地方。”

“孙立人案”风波与孙立人结局。

麦克阿瑟曾经专门邀请孙立人去日本东京会面,当时麦克阿瑟的意思已经很明显,美国想要抛弃蒋介石,转而扶持孙立人,为什么?因为美国觉得蒋介石实在是扶不上墙,同时美国有希望能够控制住台湾对中国形成牵制,所以很担心蒋会在以后丢了台。

麦克阿瑟曾经说过“台湾是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这句话恰恰证明了台湾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所以不容有失。

事实上,孙立人去东京见麦克阿瑟的事是向陈诚报备过的,从东京回来后又向陈诚作了报告,当时孙立人明确表示不会背叛蒋介石。但是这些在蒋介石看来全部只是孙立人的说辞,谁知道你会不会故意这么说来稳住我,然后背地里跟着美国人搞我?但是蒋介石为了稳住孙立人和美国人并没有因此发作,反而让他担任台湾防卫总司令,只待自己稳定了台湾的局面后再对孙立人动手。

1955年蒋介石制造“孙立人案”,对孙立人进行软禁。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并没有释放孙立人,甚至声称要将孙囚禁至死。

1988年蒋经国也先于孙立人去世,此时要求为孙立人将军“平反”的呼声越来越高,事实上早在蒋介石去世后这种声音便已经开始产生。台当局鉴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始展开调查,即所谓的“平反”,后于当年3月宣布孙立人获得自由,此时被囚已经长达33年。

当记者采访孙立人问到对所谓的“平反”作何感想时,孙立人只是表示“从未反过,何平之有”!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湾病逝,台各界人士为将军送行。

其他网友回答

学非黄埔,省非浙江

在评价国民党将领的时候,尤其是国民党中央嫡系的将领时,基本先从这个人是黄埔几期,在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两次北伐以及中原大战的履历来描述这个将领的早年从军生涯,基本上,黄埔出身,浙江出生的都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

但是孙立人则是一个异类,孙立人生于清朝晚期的安徽省庐江县,1913年孙立人以当地榜首的名词考入清华学校,时年只有13岁。

有趣的是,孙立人在校期间极其热爱体育运动,尤其在篮球方面,1921年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担任主力后卫,后来还为中国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一次篮球冠军的成绩。

1924年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公费到美国留学,后在美国考入维吉尼亚军校,也算是一种弃笔从戎的经历,但是多年来厚实的学术知识,绝对使孙立人能够适应现代化战争。

孙立人的整军经武

和老蒋的那些嫡系不一样的是,孙立人回国后选择的是从财政部税警总团这个系统,获得宋子文的垂青。税警总队这个部队很有特点,和正规军出身不同,但是地位超然,装备精良,主要背后金主有钱。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态势明显,将税警总团以第88师独立旅的身份参加抗战,受过美式军事教育的孙立人,针对自己的部队的实际情况,发展出一套因地制宜的训练操典。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税警总团加入到淞沪会战的前线与日寇交战。在淞沪战场上,双方开展了激烈的斗争,虽然孙立人多次打退日寇的进攻,但是最后还是被日寇炮火所击伤,被宋子文安排到香港进行积极的救治。

1938年孙立人重新返还战场,参加武汉保卫战,两次立下战功,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后,孙立人重新组建税警总团,并且担任总团长。

到1941年宋子文在国内舆论和国民党内部的压力下,被迫交出半数兵力组建新编第三十八师,孙立人担任该师少将师长。

由于该师一直都是由孙立人训练,因此这支部队成为当时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孙立人也得以另辟蹊径,以非黄埔、非浙江的身份成为国民党内的重要将领。

入缅作战,彰显国威

1942年迫于日军在缅甸给盟军造成的压力,避免缅甸公路被切断,中国成立远征军,以三个军的兵力入缅作战,孙立人率新38师正在其列。

当时一部分英军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名星夜驰援,以不满一千的兵力,歼敌一千,并且解救了七千英军,使孙立人一下子成为万众瞩目的新星。

后来战事不利,中国远征军决定撤退,蒋介石要求中国远征军从野人山撤回国内,孙立人则拒绝执行回国的命令,选择前去印度修整。杜聿明坚决服从蒋介石的命令,选择从野人山回国,后来从野人山回国的国军伤亡惨重,孙立人到达印度后,反而在印度开出一片天地,在受到英美的帮助下,孙立人的部队得以补充并且发展。

在反攻缅甸的时候,孙立人任新一军的军长,配备新式武器的新一军真是打得日军满地找牙,在缅甸战场孙立人率部歼敌超过三万人,是整个抗日战场歼灭日寇最多的将领,因此有铁血将军之称。

英雄迟暮,惨淡收场

孙立人和杜聿明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两种人,选择了两条路,偏偏这两条路还有交集。

在缅甸的时候,孙立人虽然立功,但是不得老蒋的欢心,杜聿明虽然带领部队从野人山撤退损失惨重,但是深得老蒋的信任,说到底,老蒋要的,什么黄埔,什么浙江,这些都是找值得他信任的和忠诚于他的人,杜聿明正是这样的人。

抗战胜利后,孙立人率新一军到东北,结果与杜聿明不和最终被排挤,只能到台湾去练兵。

后来在台湾,美国有意扶持孙立人,结果就发生了后来著名的兵变案件,孙立人也被蒋介石软禁长达三十三年之久,可见孙立人虽然战功卓著,但是压根就没有成为老蒋的心腹过。

对于孙立人的评价,还是李敖说的比较铿锵有力: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身上弹孔之多,无人可及;国际声誉之隆,无人可及。

其他网友回答

又到了“兼听则明”的时候了,我看这个问题下面几乎都在表扬孙立人,那么我就说说孙立人的缺点吧,而且我认为作为军人有这样的缺点,应该是致命的。

孙立人对军队军纪要求太松,可以说是国民党军里“军纪废弛”的代表。这样一个管理松懈的将领,蒋介石居然认为他的特产在于练兵,蒋介石实在是没有知人之明。

我始终搞不明白,孙立人究竟是怎么看待军队军纪问题的,为什么从驻印军开始,他的部队老是出军纪问题?

从印度到广州再到东北,新一军军纪屡屡被人诟病,甚至就连孙立人自己和新一军战士也不得不承认新一军确实存在军纪问题。

首先说说驻印军,现在一旦到驻印军,互联网上都是一片赞扬之声,然而根据海对岸出版的相关史料,比如陈诚信件、电报汇编等等,我们可以发现驻印军从建立那一天开始,军纪问题就十分突出。陈诚在与当时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孙立人是新38师师长)通信中就多次提到新一军军队内部走私成风,而且训练不积极,更在意待遇等问题,当然这不能说是孙立人一个人的问题,毕竟他当时只是新38师师长。

可是等他担任新一军军长后,新一军军纪并没有好转,比如新一军在广州受降时,在广州口碑就不好,被广州人称为“新日军”,而且当时广州市警察局督察长的练秉彝回忆:“孙立人之新一军部队,军纪废弛”

孙立人则对于广州上下对新一军军纪的不满认为是故意为难新一军,当时人回忆孙立人甚至说“广东人分外刻薄……来到广州要些东西,就说我们军纪不好,岂有此理。”

新一军到东北后,军纪也没有好转,新一军老兵龚日兴讲:“(军官们)没事便……手提文明棍,满街去游荡,打野鸡。……追逐野鸡成了他们每人的课目。”

甚至孙立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新一军军纪废弛,孙立人曾经痛心的谈到“……所有以前良好的名誉和光荣的历史,差不多都给这些不肖份子,完全丧失尽了…现在我接到老百姓,告我们的状纸已有好几十件。”

我不相信新一军军纪是到了东北才开始变坏的,很显然,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正是因为孙立人一贯管理废弛,对军容军纪不在意,纵容部下才会导致新一军军纪败坏如斯。

一个坐看军队军纪败坏却无动于衷,或者说束手无策的将军,我不认为是一个好将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