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在你家书柜中你最珍惜书籍是哪部书?
优质回答:
我的六卷本影印版的《金瓶梅词话》。这套书是在我多年前的单位领导的抽屉深处发现的,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没有摆放在书架上。我一发现此书,就摆脱不了觊觎之心了,问题是实在不好开口啊!后来我要调走了,没法犹豫了,只好硬着头皮怯怯地开口了,没想到,领导爽快地送给了我!当然,我想他可能心里是不舍的。
再后来,我的一位既喜欢读书又爱好书法的好朋友,看到这套书(我不懂书法,只觉得这套书用了好几种笔体),赞赏不已,我马上用一张报纸包起来送给他。我的这位朋友却连声说了好几句“不能夺人所爱”坚辞不受!就一直保留在了我的书架上。我得到这套书时,还是崭新的,但是它的装订很不结实,稍微翻读就散架了,很是遗憾。
《金瓶梅》意味深远的情节设置,和冷峻、内敛的语言艺术,都非常震撼,有很强的现代感。我一直以为,《红楼梦》是把精巧的雕刻刀,《金瓶梅》则是把无比锋利的手术刀。
我想,以后我会更加珍惜这套书。
其他网友回答
晒晒我所珍藏的的书籍,最有价值的是《医宗金鉴》,为光绪版本,共90卷。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纂的汉医丛书,书名是乾隆皇帝钦定的。
这部书从春秋到清朝,跨越几千年,博采众长,为我国医学宝库经典。
据传顺治因天花而亡,康熙却因天花劫难后而继位。乾隆初年,中医理论有些还没有定位,因此进行了编修,作为正医学著作。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该书图文并茂,流传广泛。
其他网友回答
我说起来也真不好意思在头条摆我的藏书。我家最有价值的就是民国初年出版的《本草纲目》,是我最爱。
我一,前些年家庭贫困,也很不买什么书藉,现在我还保留着,文革前出版的旧小说,现已经破烂不堪。我重新给它们包装了书皮。
我有:《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日》,《苦菜花》,《烈火金钢》。《打击侵略者》等。
后来条件好了,我就到新华书店去买成套的书藉。
《我有四大名著》,《论语》,《周易》,《孙子兵法》,《奇门遁甲》,《福尔摩斯探案集》全集,《东方》,《唐诗宋词》,《古代汉语大词典》《本草刚目》等等。
其实这些书,大都是摆设,有时心情好时或用得着时,翻阅一下,平时很少看。
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国家如此发展迅速,让俺如此倍感关切,我老倌也不甘寂寞和落后,总想探视一下网络到底是个啥东西?前年学会了用汉语拼音发短信,去年学会了简单使用微信,去年年底进入今日头条,进入头条以后也是跟着您们慢慢学习,才有了今天。
其实,你只要有点知识,肯定用的着,就看你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再好的书,你不去读它,不去利用它,它就是文物,等着鉴宝吧。
说到我最珍惜的是哪部书?我最珍惜的是:就是《本草刚目》!
谢谢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周易》,它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它庞大的易学理论体系囊括了人类文明的全部精华。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必先了解《周易》。
其他网友回答
【传媒藏书类话题】
谢邀。李又然作为职业散文家,生平出版过五本散文集。其中,《国际家书》有三个版本,三种真版原件,现已搜集齐全;如今均已列入李氏家族个人收藏书目,专门用于研究李又然的生平及其著译。这三种真版原件包括有:1、署名李则蓝著的散文集《国际家书》吉林书店初版本(1948年11月);2、署名李又然著的散文集《国际家书》上海文化工作社增订本沪初版(1949年10月);3、署名李又然著的散文集《国际家书》上海文化工作社增订本沪再版(1951年2月)。本书辑注者李又然的长子李兰颂,搜集齐全李又然散文集这三个版本真版原件的时间跨度,从1979年起至2009年完成,恰好正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
2009年4月,辑注者在网上搜到《国际家书》吉林书店初版本销售信息,与卖家以130元即成交:封面盖有“东北大学图书馆”紫长方戳,为画家张仃所设计,书名毛笔题字明显看出是作者本人书法,作者署名亦为在东北时化名李则蓝;只是:书脊早已残损,封底完全缺失;该书扉页亦有装饰并套红印制,扉页背面为版权页,书名《国际家书》之下,是世界语“国际家书”;内文为汉字横排版,目录页在作者《〈国际家书〉初版后记》后即全书最后。李又然在《国际家书》初版后记:“一向不留底稿也不剪报,把发表过的东西看作树叶,让它们过了自己的季节就飘落散失——偶然也感到可惜。现在抄拢来,大约二分之一??”
辑注者作为李又然的长子生于1955年11月,自幼因受政治运动迫害远离父母;从1969年10月起与李又然通信,1975年第一次获得《又然自传》,还得到李又然寄赠的散文集《伟大的安慰者》(1955年3月作家出版社)。吉林书店、上海文化工作社、作家出版社——后者何来?全称时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牌作家出版社”;早已不同于现今中国作家协会所属作家出版集团的作家出版社。《伟大的安慰者》的出版和发行,是经首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含副牌作家出版社)冯雪峰之手的;李又然在《〈伟大的安慰者〉前言》明确写道——“书名本来仍旧用《国际家书》,尽管书的内容已经不同;可是终于改了,原因之一是追悼罗曼·罗兰先生这篇东西——《伟大的安慰者》,对于自己来说,印象最深。”
辑注者将前述四种版本比对,明显看出《伟大的安慰者》严谨精致。至1981年,应李又然之约,丁玲写了《为李又然同志的散文集写几句话》。“我出书不容易的。请你写序好么?请一定写!我本想写回忆录,我有很多好写的,但是没有力气,写不动了!一篇《毛主席》,足足写了几个月!一篇《丁玲》,也得很长时间!但我无论如何要写的!我来看过你,找不到地方,尽管你的地方很好找的。现在不能再来了,因为我在房间里沿着桌子走走,都非常吃力,十分困难了!奈何!”之后李又然再致丁玲信:“序,我珍惜的。我不满意的是自身,缺陷太多了!”说:“‘他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句话一定、一定涂掉!”李又然让李兰颂寄信后,李兰颂又于1982年2月农历正月十二,特意到木樨地丁玲家登门致谢。
继1933年曹聚仁著文首肯《李又燃先生的文体》,1948年李克异著文《读〈国际家书〉》后,陈企霞于1950年著文《读〈吉普车〉和〈礼物〉》,向读者尤其是青年文学爱好者介绍李又然和萧三诗人作家散文创作的态度和方法,即李又然、萧三文体——以政论性的散文形式表现的艺术作品,倡导学习这一散文写作方法。持续几十年时间,花费几十万元钱,辑注者的研究是,中法关系史和延安文艺史李又然部分;研究的方法是,通篇以“李又然反战抗战著译真版原件考”和“李又然当时当地名家日记信札考”为支撑;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文学史和教科书无尽谜底,告慰先贤,以飨读者……例如,当年文艺界批判丁陈李艾罗白六人,撰稿人误将萧三散文《礼物》当作李又然散文诬陷,公然搞文字狱——制造冤假错案。
辑注《又然文存》(上编:李又然著译;中编:李又然传略;下编:李又然研究;附编:李又然年谱)发现,先前简述《国际家书》三个版本、《伟大的安慰者》孤本、《李又然散文集》汇订本??只占现有李又然散文总数的三分之一;而眼前这部最新版本《国际家书》可谓是李又然散文大全(新发现佚稿百余篇),辑注者按志书编纂采取横分竖写方法,贯通“早年”“沪上记忆”“坪上记录”“冰雪纪事”“澡雪纪实”“晚年”“身后”主线,减少主观片面取舍因素,强化客观真版原件佐证。其间,旅法学者刘志侠、中国现代文学馆刘屏、上海档案馆李红、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朱鸿召等,都以治学严谨的认真态度,不计名利的奉献付出,倾力帮助辑注者在各自熟悉历史阶段和具体课题领域——为一专项,一查到底。
2017年4月16日,《李又然传略稿(李又然诞辰111周年纪念版)》拟就,《又然文存》(上中下附编)制版。文存最实质的文献把握在——自 1969年10月6日起 ,李又然给长子李兰颂写的百余封信和一部自传,父子天各一方单凭书写捱到重逢的语境,纳入文存多为公共或民间珍藏——基本可以证明:李又然初涉文坛即发表诗作,散文也是诗,一直写到老。时下全集不全及选集复选集现象,大多由选择性失忆和记忆所致;读传记须回忆录印证,读回忆录要彼时信札付诸,读彼时信札有当天日记曝光。因之《国际家书》不失《又然文存》典藏,以应萧军所记(1941年8月2日《萧军延安日记1940-1945》收《致毛泽东》):“‘了解一个战士要在战场上;了解一个作家要从作品里。’这话是李又然说的,我觉得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