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诸葛亮的作文_评价诸葛亮的文章忠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文言文出师表出师表对诸葛亮评价的作文

问题补充:文言文出师表出师表对诸葛亮评价的作文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评价诸葛亮(作文)急!!!

问题补充:各位大虾!帮我写篇300字以上评价诸葛亮的作文,谢了
●有看过一文叫《诸葛亮是聪明人吗》你搜下看看 很有见地的

评价诸葛亮如何识人、用人的?

●论诸葛亮的识人用人   作为蜀汉支柱的诸葛亮,却有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其识人和用人能力与否和对蜀汉的历史功过历来都是倍俱争议的,但是从三国中其他势力的发展中就能看出些端倪.  首先是曹魏势力. 曹操起兵时,除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和举劲家财支持其的李典、乐进等地主豪强外,也无一杰出的智囊人物。那曹魏的庞大智囊团是如何形成的?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就在于人才的互相推举。  最先投靠曹操的两大智囊:荀氏叔侄,二人举荐东郡 程昱,程昱举荐谯郡 郭嘉(曹操同乡),郭嘉举荐淮南成德 刘晔,刘晔举荐二人,山阳昌邑 满宠,武城 吕虔,满宠吕虔 共荐 陈留 毛玠.至此曹魏智囊团已经初步形成.其次孙吴势力 孙权纨绔子弟,靠其父兄为其打下江山,人才智囊的原始积累在其兄孙策在世时已经初步完成。 孙策起兵,其结拜兄弟周瑜是第一个追随智囊,周瑜举荐江东"二张",后又举荐鲁肃,为东吴智囊团的形成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鲁肃荐吕蒙,吕蒙荐陆逊,东吴四代大都督,从未间断过 最后再看看蜀汉吧  刘备是三国君主中底子最薄弱的,起兵之前是个鞋贩子-_-!! 直至屯兵新野时,手下只不过关张赵三将(孙乾、简雍、糜竺等我想还不能算上是智囊) 后徐庶来投,算是刘备集团的第一任智囊 可惜好景不长,徐庶投了曹操,不过其还算是一个称职的智囊,推荐了卧龙诸葛亮。(正史上并非走马荐诸葛,而是徐庶投刘备时就举荐了诸葛亮,徐庶降曹操是刘备败走时,徐母被曹军所捉,徐庶为尽孝而“辞刘归曹”的)。 诸葛亮出任刘备军师,却并没有举荐人才。(马良、马谡、蒋琬等,皆非诸葛举荐,也许是因为隆中避世不熟悉吧,可庞统竟然为鲁肃推荐的,其常说的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为何不荐与刘备?这三人与徐庶和诸葛亮可是挚友啊) 诸葛亮作为首席智囊,却没尽到一个智囊的基本职责。在刘备死后,也不注重人才培养,使蜀汉陷入无人可用的窘迫境地。(收服姜维后,只是在死前将其生平所学传与姜维,有如此私心之丞相,国家安能强大?) 在看看诸葛亮的识人用人吧  1、魏延: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也是极具争议的,本人不管魏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上司,对自己下属始终戴着有色眼镜,处处压抑他,我不知道当时的诸葛亮是什么心情,魏延上辈子欠他很多钱?还是抢了他老婆?这种性格根本不足以做大事,任丞相。  2、李严:诸葛亮对其评价极高,可是我不明白的却是,对于一个自己非常看好的人才,却只能一直负责押运粮草的任务,如果说李严是个文官也就罢了,人家萧何也做的这档子事,可李严是个地道的武将啊。诸葛亮那李严和陆逊放在一起评价,再看看人家陆逊干的是什么,李严干的是什么?  3、马谡: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诸葛亮在南征的时候听了马谡的嘴上功夫,心里很喜欢,守街亭的时候忘了先主的嘱咐,失了街亭。但我认为马谡被斩并不仅仅是因为街亭的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而是因为诸葛亮不能容忍一个不听话的人出现。魏延虽不听话,但是却是蜀汉依赖的战力,马谡可怜了,反抗诸葛亮命令的下场。  4、杨仪:杨仪其实只是诸葛亮除掉魏延的一个牺牲品,杨仪素来与魏延交恶,利用魏延必反杨仪来制造魏延造反的借口,除掉魏延。(如果说不是这个原因的话,那杨仪是何许人大家都知道,竟然说出不如降了魏国的话,如果诸葛亮是真心把权位移交给杨仪而不是计杀魏延的话,诸葛亮到底是何居心就更不懂了)  5、彭恙、刘封:杀此二人时,刘备都有过犹豫,诸葛亮使刘备坚定了决心。刘封以将功赎罪,罪不至死啊。彭恙被贬官,心声怨言,却招至杀身之祸 。 诸葛亮在发展内政,繁荣蜀国经济上的确做了很大贡献,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在伐魏的过程中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到了姜维那就不用说了) 但其只能为州郡长官,或领兵之将。 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将略为短” 其任丞相之职位,政治上不能选拔优秀人才,培养后继力量(丞相事多吧)。 军事上性格谨慎,战略有余,战术不足,缺少为将者的霸气。
●诸葛亮只是一个天才政治家但论用人恐怕他比不上曹操吧。。。。。比如魏延一个文武双全的天才诸葛亮不但不重用还打压他。。。。

三国志里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问题补充:好想知道.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国志》说“(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就是说,诸葛亮经常自负地将自己比做管仲、乐毅,但当时的人却对他不以为然,认为他吹大牛罢了。“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郑澎督浴6攵缘校蛑等私埽又诠巡毁埃ナ匾焯澹仕淞甓冢茨苡锌恕N粝艉渭龊牛苤倬偻踝映歉福遭饧褐ぃ茨芗嬗泄室病A林髂苷恚忠喙堋⑾糁瞧ヒ玻敝蕹歉浮⒑牛适构σ盗瓿伲笠宀患靶埃扛翘烀泄椋豢梢灾橇φ病!?  “评曰:。。。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引发诸葛亮才能高低之争的始作俑者,其言一出,立刻就引起了争论。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诸葛亮的事迹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岐山县南20公里处,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正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诸葛亮的事迹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岐山县南20公里处,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后人经常用什么评价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神机妙算,不过这是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军事天份并不是 很高,而是在刘备死后对蜀地的治理非常好。如果对你有帮助,就给个好评呗,谢谢。

曹操如何用一句话评价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
●是诸葛村夫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