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战役打的极为惨烈?
优质回答:
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除了上甘岭,还有松骨峰。
在历史知事往期文章中,有写过一篇上甘岭战役的,标题为”历史上最惨烈战役,每人头上近万吨炮弹,依旧不屈服“,感兴趣的同学请自行搜索赐教一下。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松骨峰阻击战,志愿军用100多人,抗击美 9 团、韩 3 团、土耳其旅、美 38 团在师炮兵群近百门大口径火炮和上百架次飞机支援下的轮番攻击,坚守整整一个白天,最终只剩下7个人守在阵地上。
这个不起眼的阻击战,保障了38军击垮美 2 师主力、土耳其旅、韩 3 团。战后,号称“永远不是第二的”美 2 师遭到毁灭性打击,原来18931 人的师,只剩下 8662 人。38军也因此一雪前耻,得到了”万岁军“的美誉!
松骨峰战斗,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战场,西线战场就是冻死冻伤志愿军3万多人的长津湖战役。松骨峰位于龙源里的东北,与三所里、龙源里形成鼎足之势。它北通军隅里,西北可达价川。其主峰标高288.7米,从山顶住东延伸约100多米就是公路。
严格来说,我们一直传唱的最可爱的人,是第38军112师的335团1营3连,他们坚守的阵地,并非松骨峰。因为当3连战士们到达松骨峰时,发现松骨峰已经有114师某部驻守。在营长王宿的命令下,志愿军迅速占领了主峰东侧、公路西侧无名高地; 1 连在 3 连左侧, 2 连在 3 连右侧展开。所以,这场战斗,是志愿军基层官兵自主选择战场的结果。
这场战斗一开始注定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因为这个无名高地的防御条件阻击条件实在太差了!!!
首先,距离公路只有120米,敌人冲锋只需要十几秒就能到达。其次,这是一个半石半土光秃秃的小山包,没有隐蔽。再者地处公路转弯处,成为南北两路美军夹击的地方。最可怕的是3连刚占领高地就和敌人接战,根本没有机会构筑工事!
第一次阻击发生在11 月 30 日 6 时 30 分,3连全歼了美军的开路尖兵,并且击毁了在尖兵之后的2 辆坦克和 1 辆汽车,堵塞了道路。
美军磨磨唧唧30分钟后才发动对我军的第一次冲锋,30分钟,让长途行军的3连战士得到了难得的休息,本来是疲劳对疲劳的消耗战,现在成了以逸待劳的阻击战。因此,美9团和韩3团的第一次冲锋只有100多人,轻松被击退。
第二次冲锋,美军开始重视这小股志愿军了。航空兵出动,低空火力掩护,坦克引导步兵,无名高地成了一片火海,炸弹、炮弹、燃烧弹铺天盖地的落下。此时,团长范天恩命令公路东侧的 2 营以火力支援 3 连,以吸引美9团。而王宿更是着急,因为3连阵地上的所有步话机里全是英语。
第三次冲锋时,天已经大亮,美军的飞机疯了一般,擦着中国士兵的头顶把大量的炸弹和燃烧弹投下来。美军的火炮也疯了,把炮弹倾泻在3连阵地上。这一次,3连左侧的1连端着刺刀发起反冲锋,用肉搏战把美军打了下去。
第四次冲锋,敌人的炮火把无名高地燃起了熊熊大火。当美军冲上4班阵地时,机枪已经烧得发红,机枪手拿起战友步枪与敌人拼刺刀!
这样的狂轰滥炸和疯狂进攻都不能摧毁志愿军的阵地,都不能摧毁志愿军的抵抗意志,美国大兵们开始怀疑,这些战士也许都是天神下凡,都是天选之人。
除了335团的3连死守松骨峰无名高地,还有133师337团也是一个3连在固守龙源里。在龙源里,美军出动了上百架飞机,整个龙源里阵地上山摇地动,坦克炮、榴弹炮、迫击炮和航空炸弹把阵地上坚硬的岩石整个翻耕了数遍。面对北上支援接应和南下逃跑的美军两面夹击,3连顶住了!
战斗进行到下午1点,美军开始了第五次对松骨峰阵地的冲锋。美军意识到,一旦冲不过去,只能等着当俘虏了。因此,参加冲锋的美国大兵增加到上千人,在这个小山包上100米战线,1000多人已经是极限,这是名副其实的人海战术。辅助冲锋的还有美军的飞机、坦克和火炮。40分钟的猛烈轰炸,摧毁了所有的作战工事,志愿军战士只能藏在弹坑里,等美军冲上来时,再爬出来对敌人射击。
3连的伤亡是巨大的,排长牺牲了,班长主动代理;班长牺牲了,战士主动接替,炊事员和通信员也参加了战斗。指导员杨少成打光了子弹,端着刺刀冲锋,被美军包围时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美军第五次冲锋被打退时,3连阵地上只有7个活着的战士,但美军还是没能拿下来。
天黑了,美军的末日终于到来了。没有了空军的掩护和配合,美军彻底崩溃。当美2师师长凯泽到达战场时,发现所有的美军已经丧失了斗志。凯泽大声发布命令,发现这些战败的美军如没头苍蝇般乱窜,没人搭理他。这一夜,志愿军发起反击,美2师丧失建制,四处溃散。
第二天天亮,战斗演变成了38军搜山抓俘虏。到晚上7点,战斗结束,美 2 师主力、土耳其旅、韩 3 团除了翻山越岭逃跑的,其余全成了俘虏。
《新闻周刊》曾这样评价这场战役:“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的军事败绩。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军事灾难。
战后,志愿军112师师长杨大易陪同作家魏巍走上松骨峰,在几百具美军士兵的尸体和一片打乱摔碎的枪支中间,他们看见了牺牲的志愿军将士仍保持着的死前热血喷张的姿态。他们手中的手榴弹上沾满了美国兵的脑浆,嘴上还叼着美国兵的半个耳朵。那个名叫邢玉堂的战士的尸体还冒着余烟,他的手指已经插入他身下那个美国兵的皮肉之中。于是,就有了魏巍 那篇著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那就是我们保家卫国的解放军!
其他网友回答
从1952年10月14日凌晨四时到16日下午二时,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的第1和第9连,在防守五圣山两个前沿高地的战斗中,200多名战士总共发射了近40万发步机枪和冲锋枪子弹,投掷的手榴弹和手雷近万枚。并且由于长时间高强度持续射击,武器损耗也达到惊人的地步:总共打坏10挺苏式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和90支步枪,占两个连全部武器的80%以上!仅此创记录的一项数据,足见“上甘岭战役”的惨烈程度。
(秦基伟军长)
想都不用想,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美军以“范弗里特弹药量”实施了更加疯狂的火力掩护,战役期间共动用大口径榴弹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和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的方圆不足3.7平方公里阵地上,倾泻了各种炮弹190余万发和航空炸弹5000余枚,两个山头平均被削下去1米有余,而步兵冲锋时发射的子弹更是不计其数。
许多军事爱好者误读了上甘岭战役的战前态势和战役目标,它其实是停战期间美军为了改善防线态势,以及为了在谈判桌上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而发动的“局部战役”,或称有限战斗,目标仅仅是为了攻战五圣山的两个小高地。然而战役真正打响后,其惨烈程度却远远超出美军的预期,全球顶级军事院校均把它作为战例写进教材。
(崔建功师长)
那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为战略反攻时期,志愿军总共发起了五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从那之后到1953年7月为战略防御阶段,双方的战线大致稳定下来,志愿军为坚守防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防御坑道工程建设,其总土方量可以开凿数条苏伊士运河。正是这巧妙的坑道作战方式,为上甘岭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甘岭战役正是发生在战争第二阶段,它原本是美军试图夺取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根据标高命名),而计划进行的一次小小的攻防战斗,因为在这两个小山头上,志愿军最多只能放上两个连的兵力。美军方面称为“摊牌行动”,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打算动用两个营兵力在三天内拿下并巩固这两个高地,在战前预计的伤亡仅仅是200人。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
五圣山的战略位置在我军防线上极为重要,第15军军长秦基伟接到的命令是:“五圣山是战场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历史负责”!战前,美军隐蔽战役企图的伪装其实做得不错,但是有一个南朝鲜第2师的上尉李结球投诚,报告了美军即将进攻上甘岭五圣山的计划,因此,第15军45师有一定的战役准备,并且储存了相当数量的弹药。
在判明美军的真实目的后,志司向第15军负责的五圣山方向迅速集中了大批火炮,共调集了五个炮兵团增援上甘岭战场,其中大口径火炮140门,另有24门“喀秋莎”火箭炮和67门高射炮,在这一时期志司后勤司令部基本可以保障了弹药供给。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我军大概要承受每秒六发的炮击,而美军同样要挨上每秒一发的炮弹,但显然双方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美军第7师上尉尼基回忆:“中国人的炮火像下雨一样,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许多参与进攻的美军士兵已精神崩溃。
这场战役的战法倒是很单调乏味的,白天,美军依靠空地火力优势占领山头的表面阵地,我军转入坑道内;但是美军却无法从容的攻击我军的坑道,因为我军的坑道口全部修建在反斜面上,美军炮火不能直瞄,而我军炮火又不停的打击暴露在山上的敌人,造成敌严重伤亡和自顾不暇。到了夜晚,第15军定期出动部队进行增援,与坑道内的部队联手反击,把美军再赶下山去,如此循环往复。
美军也在利用一切手段试图破坏我军的坑道口,什么轰炸、堵塞、烟熏的办法都用上了,但在我军后方炮火的支援下,敌人最终没有得逞,于是转而用密集火力封锁试图困死坑道内的志愿军战士。两个小山头没有水源,粮食弹药送不上去,这才是我军最大困难所在,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上甘岭精神。为了增援和补充坑道里的作战力量,志愿军上去一个班最多能冲到里面三分之一,送一壶水和一个苹果上去,可以荣立二等功!
在整个战役期间,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高达90%,甚至超过了坑道内守备部队的伤亡率,通往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山路上,洒满了火线运输员的鲜血,但不管怎么说,毕竟还是有增援和补充上去,特殊的作战方式使坑道内的我军可以一直坚持下去,坚持到敌人再也坚持不住了。殊死而又惨烈的争夺战打到11月15日的时候,志愿军连长赵黑林趴在敌人尸体上写了一封短信派人后送:“我巩固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
其实是美军第7师首先怂了,换成“替死鬼”南朝鲜第2师接防后继续进攻,又打了十天后的11月25日,敌人终于彻底放弃了进攻行动,上甘岭战役最终取得胜利。惨烈的山头争夺战整整持续了43天,最终美国人不得不放弃了这场不断加码的“赌局”,实在是因为伤亡过于惨重,并且由此停止了任何兵力超过一个营的战斗行动,以及所有针对我军的大规模进攻,美军确实被惨烈的牺牲和殊死的战斗吓得腿软了。
在上甘岭战役全部43天的战斗中,美韩军共阵亡11300人,伤13600人,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15000余人的代价,第15军在战役中涌现出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以第45师134团八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余个,在这块仅有3.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英勇的志愿军让美军遭受了最严重的挫败。
(美军被打怂了)
其他网友回答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可算作是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尤其在斯大林格勒城的争夺战中,作战双方的伤亡都非常严重,例如苏军第95步兵师于1942年9月底抵达斯大林格勒时有7000人,10月8日时仅剩下3000余人,到14日撤离前线时只有500人左右。苏军步兵第112师在会战一开始就投入作战,兵力约7000人,到9月29日仅余250人,编为一个混成营。步兵第187师在9月16日投入斯大林格勒城内,兵力超过10000人,到10月15日时仅剩下几百人,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损失是在最初的几天内产生的,该师也因此获得了“近卫师”的称号。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围绕这座城市苏军损失了113万人,而德军的损失也超过了50万人,这些都是在六个月的时间里损失掉的,消耗速度是惊人的。
东线另一场残酷的战役就是勒热夫进攻战役,苏军这场进攻行动的代号是“火星行动”,几乎和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天王星行动)同时发起,苏军投入勒热夫的兵力甚至比斯大林格勒还要多,但是却没能取得后者那样的辉煌胜利,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苏军在勒热夫损失了34万人,过于惨重的损失以至于苏联在后方的官方战史中都没有明确的统计这场战役的真实损失。参加这次战役的苏军第20集团军损失了11万人中的6万,近卫第8步兵军辖下的第148和150旅在5天的战斗中就损失殆尽,剩余不到200人。不同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坚守勒热夫的德军第9集团军得到了强大的装甲部队增援,苏军没能取得纵深的突破,只能被迫进行持续的代价高昂的正面进攻,故而遭受极为严重的伤亡。
除了东线战场,其他战场上堪称惨烈的就得数1937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淞沪会战了,这场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近百万的兵力,双方的兵力损失近40万人,其中中国军队损失33万人,日军损失6万人。这场会战历时三个多月,平均每天中国军队的伤亡在3千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天中国军队都会有一个师丧失战斗力,这种损失程度是骇人的,远远超过了此前的国内战争。但是中国军队并没有在惨重的损失下崩溃,而是顽强的作战到底,许多作战部队都是全部阵亡后才丢失阵地的,能够在这种伤亡程度下保持战斗意志的也就只有中国军队、德军、苏军和日军了。考虑到中国军队极为落后的武器装备水平,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其他网友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队与日寇在武汉地区展开了一场规模极大的决战-武汉会战,双方尽其所能,投入大量兵力进行殊死战斗,结果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民党军队虽然损失重大,但也创造了歼灭日军数量最大的战果,止住了以往溃败的局面,使中日双方形成了战争相持态势。
1938年,日军占领徐州后,继续南下进犯。冈村宁次作为日军第11军总指挥,率领5个师团,作为主攻部队,准备在一个月内攻下武汉,另有日本第2军的5个师团,从北面压迫武汉作为助攻,还有日军的海空部队全面给予支持,总计动用兵力达打30余万。
中国方面,国民政府为保卫武汉成立了第九战区,陈城为战区司令,下辖薛岳1兵团和张发奎的2兵团,主要面对日军冈村宁次的第11军。白崇禧代替正在治病的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下辖孙连仲3兵团和李品仙4兵团,主要抵抗日军第2军,加上其他的协防部队,中方投入的兵力约为110万。
7月25日,日军冈村宁次的部队在军舰飞机的协助下,开始对九江发动进攻,守军张发奎部在日军陆海空联合攻击下,虽奋勇抵抗,但只坚持了两天就败退而去,九江失守,日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前进犯,对武汉实行战略合围。
日军第6师团,立功心切孤军深入,白崇禧令李品仙部包围其一个旅团猛攻,几乎将之全歼,苦战8天后,敌残军得到支援突围,在补充3千余人休整数日后,才缓过劲,与援军合兵一处,又开始向前进犯。
中日双方在田家镇阵地又展开激战。日军又是在军舰和飞机的帮助下,付出很大代价后取得进展,中方则在弹尽粮绝时奉命撤退。在这场战斗中,中方用排击炮竟然打下了一架低空战斗的日本军机,成为战争奇闻。
从北路助攻的日本第2军,在富金山与宋希濂的71军展开血战,日军死伤累累,而宋希濂的71军也只剩下了4个团的人马。同时,张自忠的59军也与日军血战于潢川,经过12天的恶战,使日军遭到重创。
日军的106师团与101师团,在进攻途中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106师团在经过补充休整后。继续南下侵犯,孤军深入,被薛岳抓住战机,调集4个军在万家岭将其紧紧围住,经过10多天的激战,106师团已濒临全军覆没的下场。
日本鬼子怕折了面子,避免出现一个师团在战场被全歼的先例,倾其所能全力援助106师团,打到最后,国军与106师团均已精疲力尽,因已无预备队伍支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106师团残部1千余人在救援部队的策应下,狼狈逃掉。
在武汉会战中,丧心病狂的日军在多处战场使用了毒气战,当时中国军队没有防护装备,所以造成了大批是士兵的伤亡。在其中的一次战斗中,两个营的将士,被敌毒气攻击,只有三个人幸免于难。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是中国军队以武汉为中心,在长江两岸,包括江西、安徽、河南、湖北四省的广阔土地上,与日军进行了一次经典战役,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损失之大,为抗战以来不曾有过的,中国军队以伤亡40余万人的代价,歼敌约25万。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也使日本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挫,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日军实力受到了极大的消耗,大大削弱其战略进攻的势头,中日战争也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
俄罗斯堪称野心家的碎心场,世界上著名的两位野心家在经历过惨烈的俄罗斯战役后,他们的帝国梦想走到了尽头。这两位野心家是谁呢?他们就是拿破仑和希特勒。
1807年,拿破仑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涅曼河的一个木筏上进行会晤,拿破仑说服沙皇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俄罗斯参加法国对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法国和英国都在为双方马上要来临的大战做准备,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就是为了阻碍英国战前准备的进度,以便己方能够战胜对方。俄罗斯参加拿破仑的封锁政策一段时间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就发现不对劲,他发现法国对俄罗斯存在敌意,于是决定退出《提尔西特和约》。
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渡过涅曼河,向俄罗斯不宣而战。法国兵分三路向俄罗斯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俄罗斯前线只有20万人,与法国兵力相差悬殊,2个月的抵抗中,俄军向莫斯科方向节节败退。战事吃紧后,沙皇任命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他决定在莫斯科城外的博罗季诺战役与拿破仑进行决战。博罗季诺战役中,俄罗斯与法国均损失惨重,库图佐夫改变战略方针,他率领俄军放火烧了莫斯科,然后撤出莫斯科。虽然拿破仑率领法军进入莫斯科,但是他没有一丝高兴,他的内心中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件事情透着邪气。
半个月后,拿破仑终于知道俄军撤离莫斯科的用意了,俄罗斯的冬季来临,可怕的严寒冻得法军士兵受不了,疾病开始蔓延开来。开战初期,拿破仑准备了5424辆马车和2400辆牛车的后勤辎重部队,但是行军过程的消耗远超拿破仑的估计,加上前期战事顺利,拿破仑选择轻装快速突进,等到莫斯科的时候,后方的后勤辎重部队因为道路崎岖被甩在远处。俄军火烧莫斯科后在撤离,就是不给法军留下任何资源,库图佐夫就是在等待严寒重创法军。严寒逼得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军,他一开始撤军,库图佐夫便开始率领俄军队法军进行骚扰追击。法军在俄罗斯战役中,丧失了全部的骑兵和炮兵,六十万人只剩三万人退出俄罗斯国境。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分三路向苏联发动进攻。苏联的斯大林一直不相信希特勒会在攻下英国前对苏联发动攻击,他的麻痹大意造成了苏联前期的溃败,德军仅仅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正当德军向莫斯科推进的时候,斯大林发布了焦土政策,把莫斯科城外的平民全部转移到后方,并烧毁任何可以被德军利用的物资。10月6日,莫斯科境内下起了大雪,原本对莫斯科发动猛烈攻击的德军,被大雪慢慢遏制住了攻势。希特勒在制定攻击苏联计划的时候,预计两个月内打败苏联,他没有提前准备过冬的棉衣,这使得前线的德军士兵穿着夏天的军装在严寒中冻得发抖,战斗意志下降。除了士兵冻得受不了外,燃料的冻结使得德军的机械部队无法正常使用,他们遭到了苏联红军的猛烈反击,德军损失惨重,失去了50万精锐部队。
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没有撤退,他们又对苏联的斯大林格勒发起了攻击,双方经历了180天的鏖战。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的大部分地区,苏联红军和民众们没有投降,他们顽强地抵抗着德军的侵略,就连战死的时候,手上还紧紧握着钢枪。苏联红军无法抵挡德国坦克的威力,他们就退到街道内,与德军打了一场持久的巷战。德军被苏联全民抵抗的气势给震慑住,最后他们再次战败,损失150万人,大量坦克、火炮和飞机成为废铁,堆积如山。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在库尔斯克会战和哈尔科夫战役中,对德军发动了猛烈的反击,德军再损失40万精锐部队。经过苏联战争的惨烈战斗后,德军的精锐部队损失大半,这预示着他们站到了灭亡的边缘。
俄罗斯是每个欧洲野心家必争的地方,可是他们在俄罗斯战役中全部战败,而且战败后快速走向灭亡,那里就是野心家的噩梦之地。
【我期待着你点击关注,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