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是这样吗 为什么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网友提问:

农村俗语“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为何“三九”是最冷的?这话有道理吗?

优质回答:

农村俗语“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为何“三九”是最冷的?这话有道理吗?

文/农夫也疯狂

农夫想起了小时候常唱的一首童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童谣,那为什么是“三九”最冷呢?这话有道理吗?

《数九歌》在国内基本上是妇孺皆知,但是估计有不少人却并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数九,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关于《数九歌》的起源已经无从考究了,并且在各地的版本也不同,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冬至节气以后才开始数九。每隔九天算“一九”,分别为“头九”、“二九”、“三九”,以此类推直到数到“九九”。等过了这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天气也就由寒冷变得暖和了,古人也把这两个多月称之为“数九寒天”,或者是“九里天”。

在古代的时候,古人虽然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三九”天最冷,但是却发现了这种现象,并且把它总结成为农谚。其实这句话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都知道地球在白天会吸收太阳的热量,而到了晚上则会把热量散出去。夏天的温度高,所以吸收的热量也多,而冬天的温度低,自然吸收的热量少。而太阳吸热和散热都是交替进行的。白天吸收热量,然后在晚上的时候释放热量。而在夏天的时候白天吸热多,晚上散热少,每天都会有部分的存留。

因为进入冬至节气以后,太阳的直射点就会转移到南半球,这个时候我们北半球在白天时能吸收到的热量就少了,好在夏季的时候有部分的热量存储。但是随着存储热量的逐渐释放,也是一天比一天少。等到了“三九”时节的时候,之前所存储的热量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最小值了,所以也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俗语“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为何三九是最冷的?这话有道理吗?

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的冷热交替和众多能量之源都源于太阳的照射。

在一年24节气中,冬至和夏至是两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在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白天最长,夜最短。而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最长。也就是南半球处于盛夏,而我们北半球却是严冬了!而夏至这一天正好相反,我们北半球处于盛夏,而南半球要处于严冬了。

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处在北半球,而24节气也是我国劳动群众的发明创造,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而在古代,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主要在黄河流域,所以这些24节气的老话俗语的适应地区也主要是在中原地区。我们知道,连冬数着九,从冬至这一天开始,就是头九的第一天了,之后每九天算一个九,知道九九八十一天,这寒冷的日子才算要过去了。那为什么冬至这一天不是最冷,而是最冷在三九天呢?

地球上的温度变化,是由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去地表散发热量的差决定的。冬至这一天,太阳位置虽然往北移到了极限,但陆地每天接受的热量仍少于散发的热量,所以冬至这一天还不是最冷,随着太阳辐射的减少,和地表散热的增加,直到第三个是数九天,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直到三九以后,陆地每天吸收的热量才超过每天散失的热量,气温才会逐渐上升。所以人们才会感觉到,“三九”天是最冷的。

而热在三伏,是冷在三九的对应语。中国人从来讲究阴阳平衡,冷和热也是这样的。我们知道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就是头伏,第四个庚日开始就是中伏了,而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就是末伏了!人们总结出来,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各地是不一样的。大陆地区主要热在中伏和头伏,而沿海地区却要热在末伏了。所以热在三伏里面的三伏,不是指第三个伏天,与冷在三九的第三个九天,意义是不一样的!

我国之所以寒冷的时间比较集中,是因为西伯利亚寒流太强大了!

所以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这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但要研究它的内涵,涉及的知识领域却十分宽广,我们学习这农村俗语老话,还可以更多地学习到地理知识和气象科学呢!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俗语“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为何“三九”是最冷?这话有道理吗?

“三伏”指的是夏季的初伏,中伏和末伏。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属于初伏,大约是在7月中旬到八月中中旬这段时间,7月17日到7月26日为初伏,7月20日到8月15日为中伏,8月16日到8月25日为末伏。是这一年最热的时候,三伏气温最高而且又潮湿,闷热的气候。需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肠胃不舒服,中暑等疾病。家中常备药比如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保持愉快的心情!劳动运动大量出汗后,尽量减少在外面高温长时间的暴晒,小心中暑,适当补充点淡糖盐水。也不要一直待在房间里吹空调,尽量开窗通通风,应该适量出去运动出汗,进冷气房间前要把汗擦干,以防着凉!还有就是饮食方面不宜过于清淡。夏天运动量大,出汗多消耗大。多吃新鲜蔬菜肉类水果等及各种谷类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提高免疫力,补充体力,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三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从冬至算起,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慢慢地去计算一直到“九九”,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个冬天就过完了,春天来了!

冬至这一天,白天时间最短,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也越少,这一天是最冷的时候,不然呢,因为冬至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地面积累了不少热量,此时地面继续放射的热量还多余吸收的热量,进入出不来气温就下降,直到地面吸收到的热量等于地面上散发的热量,气温才算是最冷。加上冷空气爆发南方潮冷天气,也是寒冷的原因之一。一般“三九”时最冷。

以上分析是我个人观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关注我,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三九天在中国大地的中东南部应该最冷,在北方应该是四九天,东至后三十日极寒,应证是三九天。

其他网友回答

数九是我们的传统俗语。在古代,人们就有数九的习俗,用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意思是每年从24节气的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阶段,即一“九”二“九”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之后天气逐渐暖和。

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刚好是腊月,在大寒附近。一般人认为最冷是三“九”,其实最冷的时间在四“九”。人们认为三“九”最冷是因为气温突然降低,很多人还不适应。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