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登门访士
《吕氏春秋》中“齐桓公即位,三年三言,而天下称贤,群臣皆说:
问题补充:《吕氏春秋》中“齐桓公即位,三年三言,而天下称贤,群臣皆说:去肉 食之兽,去食粟之鸟,去丝罝之网。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 令于邑中曰:“明日有人偾南门之外表者,仕长大夫。”明日 日晏矣,莫有偾表者。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吴 起自见而出,仕之长大夫气夜日又复立表,又令于邑中如 前。邑人守门争表,表加植,不得所赏。自是之后,民f目吴 起之赏罚。赏罚信乎民,何事而不成,岂独兵乎?”这句话中的“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罝:捕捉兔子的网,也泛指捕鸟兽的网。
春秋时曾经劫持齐桓公的鲁国大将是?
问题补充:春秋时曾经劫持齐桓公的鲁国大将是谁呢?
●鲁国大将是曹沫。请看过程: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其勇敢和智谋效力于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打仗。曹沫为鲁国的大将,和齐国作战,三次都输掉了。鲁庄害怕了,想要把遂邑这个地方送给齐国来求和,但仍然以曹沫为大将。 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盟誓。庄公与桓公已经在祭祀的天坛开始盟誓,曹沫手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身边的人不敢有任何行动,只是问他:“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而强国侵占鲁国已经够多了,现在鲁国的京城环已经在齐国的边界,你还想要侵占。”齐桓公于是允诺把侵占鲁国的地方都还给鲁国。曹沫见齐桓公这么说, 就把手中的匕首扔了,走下天坛,面向北站在群臣应该站的地方,面容脸色没有丝毫变化,说话做事好象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齐桓公大怒,想要扩大盟约的内容。管仲说:“这样做不可以。不可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贪图这样小的利益。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的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还不如还给他”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来。
●曹沫在柯盟会议上劫持了齐桓公,过程如下: 曹沫和齐国打战,屡战屡败,输了三次.鲁庄公怕了,割地赔款,不愿意曹沫护驾,认为曹沫有损鲁国形象,曹沫说,正因为多次败仗,所以要一朝洗雪. 鲁庄公与齐桓公在柯这个地方开会,齐桓公蔑视鲁国君臣,提出了过分要求,曹沫仗剑历阶而上,劫持了齐桓工.曹沫说:“你们齐国强大,欺负我们鲁国,我们鲁国的城墙一倒就压着你们齐国的边境了,太欺负人了,我要你还地.”齐桓公没没办法,只好答应.曹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面不改色.齐桓公又不愿意了,管仲急忙阻止:“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齐桓公于是就很不爽地把曹沫失的地还给了鲁国.所谓: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春秋时期时,齐桓公的哥哥被送到了哪国呢?
●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
春秋争霸,齐桓公成就霸业的过程中,提出的号召是什么意思
●齐桓公之所以能成就霸业,靠的是以德行威服天下,而宋襄公接连办的几件事尤其是杀人祭神这件事,大大地降低了他的威信。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通过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从而提高齐国的总体人口数量。对商业特别是盐商加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并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
《吕氏春秋》中“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
问题补充:《吕氏春秋》中“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 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 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 角疾歌。”这句话中的“宁戚”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宁戚:春秋卫惠公时人,是现代宁姓始祖,春秋莱棠邑 (今青岛平度)人,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公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 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齐桓公是哪个朝代的国君?
●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前643 年),姜姓,名小白。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 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联 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 南郾城东北)会盟,多次会盟诸侯。为春秋五 霸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