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些孩子确实很喜欢你的课,学的很努力,为什么成绩上不去?
优质回答:
孩子喜欢老师的课且学习也很努力,与成绩必然好,没有直接的联系。这要从下列两个方面去找原因。
01 孩子自身原因
首先,喜欢老师的课,这是孩子愿意听老师上课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只有喜欢老师和他的课,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所传递的各种教育教学信息,才能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可能发挥其主体作用。
其次,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扩大知识范围,会引入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其他的题目。有的同学也许没理解老师的用意,对这样的小故事非常感兴趣。这时,这个小故事对孩子来说,或许有喧宾夺主了,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孩子的听课的注意力,学习效果有所减弱。
第三,学习很努力,说明孩子主观上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
学习成绩的提高,固然需要学习的努力和勤奋。但学习的努力和勤奋不一定就能提高成绩,这就涉及到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每个科目都有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这需要还是在学习过程当中慢慢的探索,只有适合他自己才是最好的。早探索出方法,早受益。所以,
1)孩子要在学习的目的,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分配,是不是按照老师所讲的学习的环节,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加强练习和巩固。这些程序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关键在坚持。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效果。
2)遇到难题或者是其他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请问老师和同学,只要把一个一个问题都解决了,这就是进步。
3)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学会记录错题本并及时解决这些错题。按时定期温习,巩固错题本。加大加深相关科目的练习题的数量善于总结,找出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02 从老师这方面看。
老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课堂活动教学,会应用各种方法,扩大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导学习课堂。
1)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的一些故事,或者是有兴趣的事情时,一定要适当。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决定适可而止,不可以喧宾夺主。
2)“严师出高徒”
要使孩子既喜欢老师,又要“啪”老师。这里的“怕”是指对老师的敬畏。只要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其它与教学有关的事情也与老师紧密配合完成,那么,老师就可以用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比较喜欢你和你的课,从而有利于你有利于老师的教学。
03 从家庭方面来看。
家庭教育是孩子学习和成长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家庭的密切配合。所以,孩子放学回家或者是周末在家,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孩子你看他在学习,其实他是在玩。特别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有的孩子以学习查资料为名索要家长的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使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而家长还浑然不知,以为孩子在努力学习,心里还暗自为孩子高兴。殊不知孩子欺骗了家长,给家长造成了一个努力学习的假象。
这种现象要早发现、早制止,并且和班主任老师形成合力,以防止孩子进一步滑坡而走向不可救药的地步。
总之,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并把它真正地落实到实处,就必须弄清楚孩子喜欢一个老师课的原因,和很努力学习的背后的故事。要从孩子自身入手,全面地看待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作用。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才能解烦忧。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习的本质是联结,如果在你的教学中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你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得到的是短时记忆,还并没有将所学知识纳入到长时记忆的知识体系中,你要关注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观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策略,我总结有以下策略:
(1)创境质疑,重情趣;
(2)具身认知,重体验;
(3)追根溯源,重源起;
(4)项目学习,重联结;
(5)思维发展,重探究;
(6)学生互助,重合作;
(7)精选练习,重反馈;
(8)知识系统,重建构。
篇幅所限,不举实例,解析如下:
(1)创境质疑,重情趣。
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品质,各学科都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驱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故事、案例、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有情有趣的情境中学习。
(2)具身认知,重体验。
人的思维是由一系列对真实世界、身体状态、行为内部表征的模拟组合。具身认知可以帮助人更好地理解概念,了解语言的习惯。具身认知是一种身体教育学,它是利用我们的直观感知和亲身体验来帮助我们学习,具身认知是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的基础。
(3)追根溯源,重源起。
各学科都有一些学科概念。这些作为基础的学科概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它的起源是什么?应当及时展示给学生。因为多数学科概念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追根溯源,揭示概念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4)项目学习,重联结。
项目学习和主题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结。推进单元设计是整个课堂转型的支点。在佐藤学看来,单元设计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单元编制:计划型课程的单元编制是以“目标——达成——评价”的方式设计的。项目型课程的单元编制是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设计的,将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作为一个单元来组织。
(5)思维发展,重探究。
思维在探究中呈现, 素养在活动中发展。各学科的教学都应当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的培养,关注综合、分析、评价等类型的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6)学生互助,重合作。
倡导“兵教兵”的策略,采用学习小组、同伴互助等合作学习策略,提出合作要求,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机会。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随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认识,在探究与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7)精选练习,重反馈。
无论中小学,精选练习,重反馈都是提质减负的必由之路。典型练习的选取,可以让孩子举一反三,例外提倡题组训练,比较练习,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一道练习题,教师创设的情境,精心准备的课件、教具或学具,尽量发挥其最大效益,尽量减少浅尝辄止。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学反馈是否紧密相联,没有及时的反馈,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学习的现状,更无法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教学的效益就会明显降低。
(8)知识系统,重建构。
课堂注重建构知识系统,下课前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整体回顾所学知识,并进行体系建构,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发展。
板书要凸显课堂教学的重点,不要以课件代替,便于学生及时地回顾与整理,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习这件事,强迫不来。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的内容的面比较广,深度也比较深。
到了初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了,所以这个时候,课堂的容量比较大,课堂上认真听,努力学就显得很重要了。事情也不是绝对的,这么说吧,上课认真听的,努力学,并不一定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成绩好的往往上课都认真听讲,努力学习。
对于学习这件事,我们不仅要有好的态度,还需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些人确实努力,老师和同学都能一眼看出他的用功和努力,可方法不对,收效甚微。成绩总是停滞不前。适当的与成绩好的交流改进下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助力自己的成绩提升。
学习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不排除有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所以短时间的努力,还没有明显的效果,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能喜欢你的课,并能努力学习,说明已经激起了孩子的兴趣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静待花开吧!毕竟,学习也一件急不来的事情,更是一件值得等待的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
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大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教师没有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一视同仁,满堂灌输。
有些孩子记忆力不好,就要针对性的引导孩子多复习回顾;有些孩子勤奋努力而学习方法不对,要纠正孩子的学习方法;有些是浅尝辄止粗枝大叶,就要引导孩子认真思考总结。
孩子学习能力不够
作为教师,我不否认勤奋和努力对提高学习成绩的正向作用,但学习能力也不能忽略不计。
有些孩子在高中理科偏弱,考试大概在及格线水平,如果想让他进一步提高,那只靠努力是不够的,这就要看他的理科思维。拿数学科目来说,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长期的思维训练和天赋)要考130分以上真的有很大困难。
孩子学习方法不对
我把学习方法放在第三点,只有在教师在因材施教和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能谈学习方法。
有些孩子认为理科多刷题就可以了,其实在刷题的过程中多思考总结,整理错题本等才是不断夯实基础的利器。文科也不是只背诵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我看来“思考”和“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多加引导。
教师被学习的假象迷惑了
有句话不是很火吗:不要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孩子在学习上有的时候就是在演戏,演给老师、家长和同学看的,其实压根心就不在学习上。
在综合评定上面三个原因后,这个现象就豁然开朗了。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必须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把孩子的爱面子、逃避现实的心态调整过来。
总结: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今天针对你说的情况做出以上四点分析,如果你认可就要坚定的执行,执行才是产生结果的充分条件!
其他网友回答
功夫不负有心人,说的就是素质。先天素质和后天需求要相匹配才能才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