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宝黛为何共读《西厢记》?共读对二人有何意义?
优质回答:
西厢一梦埋情种,红楼夜半结珠胎。前世木石虽有盟,金风玉露是无缘。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小白,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红楼梦》中,宝黛二人之所以共读《西厢记》,即是因为他们二人的机缘巧合,也是因为他们二人兴趣相投互为知己;而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的意义,一是黛玉借用《西厢记》表达的冲击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思想消除她心中固有的封建思想,正式接纳她同宝玉的爱情;二是宝玉通过品读《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让她情不自禁向黛玉吐露真心的真情表白。
下面,请听我来详细解释上文中的四个内容:
【一】宝黛二人机缘巧合下的二人世界:
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的这一情节,发生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依原文说,宝玉自从搬进大观园来,脱离了老爹贾政的视线,更加自由自在了;宝玉闲来无事闷得慌,宝玉的下人铭烟为了哄主子高兴,因此给他找来了许多杂书,而《西厢记》便是其中一种,这天,宝玉将这本书偷偷的拿出来,在大观园里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看了起来。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宝玉因书中所感,所以怜惜起这一地的花来,将它们撒到了河里;而正巧,黛玉提着花锄,拿着纱囊,也为了这一地的花来。这便是他们二人的机缘巧合。
黛玉看到宝玉将花撒到河里,便说道,你把花撒到河里,这水固然干净,但花留到外面去,依然会被人玷污,因此,她建议把这些花收集起来,找一个地方埋起来。宝玉看她这样说,便放下了书,来帮黛玉的忙,因此宝玉的《西厢记》才被黛玉发现。这便是他们的兴趣相投的结果。
如果宝黛不是知己,就是给宝玉一万个胆子,他也绝对不敢将这书给大观园里的姐妹看,因为《西厢记》,诚然是当时的禁书,要是让别人看见了,告诉他老爹,宝玉的好日子无疑是到头了。
所以在这机缘巧合互为知己之中,宝黛二人共享着二人世界,一起品读《西厢记》,宝玉对此书爱不释手;黛玉同样如此;似想这满园风景,两个少男少女,一同坐在石凳上看这关于爱情的书,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二】《西厢记》讲的是什么?
《西厢记》是以崔莺莺与张君瑞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古典戏曲名著,是元代大都人王实甫所写,其主旨是歌颂张生和崔莺莺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赞扬他们冲击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精神。
崔莺莺,她的父亲是前朝宰相,如今因为父亲去世,她的母亲同她一起运送父亲的灵柩前往博陵,不想路途遥远,所以暂时寄住在普救寺内;而张生,其父亲拜礼部尚书,因为去京城求取功名,路过此地,想在这里游览一番,问的店小二得知普救寺,所以来到了此地。
他在普救寺僧人法聪的带领下,欣赏着寺里的风景,不想遇见了崔莺莺受母亲之命同丫头红云一起,也在这里欣赏风景,张生看到崔莺莺,一见钟情,连求取功名的心都没有了,只想娶了这绝世美女崔莺莺,所以打着学习的名头住进了普救寺西厢处(崔莺莺住的地方附近)。
日久生情,他们二人在诗词对唱中相互了解相互喜欢,崔莺莺并最终突破了母亲的阻扰,嫁给了张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三】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的意义:
《西厢记》,对黛玉而言,是一篇关于爱情的启蒙小说,她本来出身书香之家,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她虽然对宝玉有着爱慕之情,但却因为这个原因一直不敢承认不敢有所表示,因此,通过《西厢记》,让黛玉找到了这种突破自身防线的借口,她终于在心底承认了自己对宝玉的情意,而那句崔莺莺说与张生的“你就是个银样镴枪头”,就是她的真情流露。
宝玉虽然一直爱着黛玉,黛玉也知道宝玉的心思,但这两个木讷害羞的人,谁都没有捅破那张纸,而今同黛玉一起看《西厢记》,宝玉终于情不自禁的说出:
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这句赤裸裸的表白,正是《西厢记》中张生对崔莺莺爱的表白,黛玉看了此书,自然明白宝玉这句话的意思了。
我们来看黛玉听后的表情:
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
因此,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最大的意义,莫过于他们二人互表真心。从此,宝黛二人的关系在彼此的心中更加明朗,也不再受着封建思想的束缚而有所掩饰,只是他们二人,却又不像张生崔莺莺那样的幸运,最终并没有突破封建思想下的父母之命,而以悲剧收场。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是这样的:贾宝玉、林黛玉二人一起偷看《西厢记》,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的高潮情节。宝玉黛玉两个正值妙龄的人共读了《西厢记》,从此以后,他们之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个人没有用言语表明,但都视对方为知己、为自己心中的恋人。
宝黛搬入大观园后的第二年春天,宝玉百无聊赖,随从茗烟就从外面书坊,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禁书给他看,其中就包括《西厢记》
某日,宝玉带着《西厢记》,在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看。
宝玉正看得津津有味,正巧要去葬花的黛玉路过此间,询问宝玉的书,宝玉隐瞒不住,二人便一起读《西厢记》。
《西厢记》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像贾家这样的超级贵族家庭,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践行者,他们不可能让子孙读这样的书,视此如洪水猛兽,他们更是很要面子的人,最怕出现有辱门楣的乱子,丢了脸面,坏了风俗。所以《西厢记》是被贾府列为禁书的。
两人喜欢读的原因:宝玉方面,青春期的男孩子,搬入大观园后又和黛玉住所相邻,宝玉对黛玉起相思,还挺严重,整整一年时光不减。
第一年,宝玉为相思所苦,通过写所谓的“浓词艳诗”,排解相思。即四首四时即事诗。
第二年春天,宝玉对黛玉的相思更甚,仅仅通过写诗,已经不能达到排解的目的。
偶然机会,宝玉得到《西厢记》后,喜欢的原因:
1、因为该书的绝妙文采,他喜欢阅读。
2、因为该书中有青年男女之间一些事相关方面的大胆详细的描写,能满足青春期宝玉的心理。
3、该书中的张生与宝玉起相思方面很一致,宝玉可以通过书中张生这个虚拟人物对相思的彻底排解,精神和心理上,他也能得到相同效果。
4、以宝玉的叛逆和自我个性,对于《西厢记》一书所表达与追求的“自由爱情”主题,大为一致。
在黛玉方面喜欢读的原因大概如下:
1、黛玉对《西厢记》一书,起初是因为好奇,毕竟她看到宝玉看此书神秘兮兮的。
2、她通过宝玉的介绍,和她自己的阅读体验,发现该书的文采确实斐然,很合她这个才女的口味和品味。
3、黛玉和该书中女主崔莺莺的悲惨身世很相似,黛玉能对该书产生强烈同感、共鸣。
4、毕竟黛玉也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对于《西厢记》一书所表达与追求的“自由爱情”主题,很有吸引力和认同感。
至于共读《西厢记》,对于二人的意义,大概有以下几点:
1、通过二人共读,宝玉不但能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还可以因为有着和黛玉共享私密空间,和私密性较强的事件,宝玉在对黛玉的感情,也达到一种内在的提升。
2、宝玉不仅满足了仅限于相思之情的慰藉,同时还和黛玉形成一种心理上的隐形同一性,大大增加彼此的信任基础,以及二人对爱情的信念,也会更加坚定。
3、宝黛二人对于他们两人之间的爱情,通过互比作张生和崔莺莺,达成一致的默契和共识,并希望得到同样喜庆圆满的结局。
4、从另一个意义上来看,宝黛二人不是正通过自比张生和崔莺莺,也在潜意识里,进行了一次精神上深层交往。
5,他们共同读了此书,他知道了只有黛玉懂他,黛玉绝不会像宝钗一样让他追求功名利禄,他们都是借着这本书表达了自己的心,对方也读懂了彼此的心里话,两颗相爱的心已彼此感应到了。
小结:
读完后,二人还沉浸于西厢中,虽然心中爱情涌动,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宝玉情不自禁诉情“……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
这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林黛玉的娇羞,幸福,少女的矜持,佯嗔。
正像歌德所言: 有哪个翩翩少年能不善钟情呢?又有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呢。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曹雪芹安安排宝黛二人共王实甫的西厢记,缘起宝玉黛玉无书不看,正值无聊,便让小斯茗烟到外面买了一些违禁书,西厢记等来读,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的少男少女。心有灵犀一点通,不排除宝玉有意让颦儿看,他在家偷看谁知道?
林黛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把此书的艳词妙语背下了,两人都用在对方身上了,起到了爱情催化剂的作用!
当她俩听到戏子们唱的西厢记里精词妙时,神魂飘荡。呆若木鸡。坚定了木石前盟的信念。
在诗会上黛玉无心把西厢记的妙词用上了被宝钗逮了个正着,羞得黛玉尽向宝钗说好话,可见宝钗也看过,否则她怎么会知道呢!
老实没有什么特黄之处,是一部贫富贵贱难成婚,最后通过博取功名,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完美的结局!
所以说曹雪芹巨匠安排这场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美景,更让人留念往返,记忆深刻,让读者刻骨铭心,入木三分!!!
其他网友回答
诸位大咖,贾宝玉与林黛玉共同读《西厢记》的场景,像不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读书的时候,偷偷摸摸读一些课外书?
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学时代),是美好时代,花季雨季时代。然而……
个人认为:孩提时,贾宝玉遇上了史湘云;中学时代,贾宝玉遇上了林黛玉;大学时候,贾宝玉遇上了薛宝钗。
不同的是,中学时代,学生位更浓;大学时代,更像是社会的初级阶段。
宝黛共读《西厢记》,可想而知,结局当然是……众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