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红楼梦的写作特色?
优质回答:
写作特色
一,结构方面,以传统章回体为框架结构,按时间序顺平言直叙,虚,以一僧一道开始并于一僧一道结尾。实,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相识相恋开始并以两人爱情悲剧结束。首尾照应,完整统一。
二,人物塑造方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为主线,成功塑造了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贾琏等贾府上等人的形象,同时成功塑造了袭人,睛雯,平儿等为代表的下层人物的形象。以及贾府外的刘姥姥,多姑娘,秦钟,尤三姐等人的形象。人物众多,各不相同,作者以不同笔墨,成功塑造了不同身份,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语言方面,用词生动,辞藻华丽。无论是歌辞诗赋还是民间俚语运用的得心应手并且符合人物和场景的特点。应该说语言特色是红楼梦最成功的主要方面。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红楼梦》的特色是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亦称“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大多认为由孔子首创,因为该词出处为《春秋》。《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作。孔子常用不太明显的字眼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倾向,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直接的点明褒贬,而是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作为一种史学上的笔法,“春秋笔法”一直被历代中国文人运用在各种文字体裁上,如诗歌、小说、议论。“春秋笔法”,亦称“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大多认为由孔子首创,因为该词出处为《春秋》。《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作。孔子常用不太明显的字眼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倾向,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直接的点明褒贬,而是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作为一种史学上的笔法,“春秋笔法”一直被历代中国文人运用在各种文字体裁上,如诗歌、小说、议论。
在近世数百年来,春秋笔法写得最好的,我认为无过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红楼梦》题眼所在是要戳穿这个世界,以“虚敲旁击之文,反逆隐曲之笔”,在“文字狱”的乾隆王朝达到讽世的目的,但正面猛攻根本不可能,于是曹公采取了倾斜的写法,“皮里阳秋”的笔法。对于《红楼梦》这种春秋笔法,并不是所有现代作家都能读懂并加以赞赏的。也有人因曹雪芹的曲笔,“写得异常闪忽、迷惘,不可捉摸”,而搞不清楚“作者对于贾府一群人的行为和声誉,到底是揭露还是掩饰?”并认为:作者对于所塑造的人物,应有批判的倾向性,划出肯定或否定的明白界线,不能含糊摇摆,造成颠倒迷离的感受,教读者无从辩认其是非爱憎之所在。”这显然是没有真正读懂《红楼梦》的曲笔微词的叙事策略,没有咀嚼领会到传统小说的“藏闪”之法,而陷于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真正读透了《红楼梦》的现代作家,无一不称道“雪芹游龙莫测之笔”,这也是《红楼梦》最难学的地方,能够学得个中三味者,无一不是现代作家中的顶尖高手。因为,能够使出避实就虚、转闪空灵的笔法,必须要是灵机妙悟的聪明人不可。例如,鲁迅行文不事渲染,常用简约的文字传达丰厚的内涵,漫不经心似的一笔带过,但效果恰似“一石击起千层浪”,说到行文的曲径通幽、别有意趣,现代作家中少有能与鲁迅匹敌者。举个例子,鲁迅小说《肥皂》描写道学先生的变态性欲,就颇得“言虽在此,意实在彼”的“柳藏鹦鹉”法,写得旁敲侧击、笔笔生姿,连小说中的当事人四铭,也对自己的骚动浑然不觉,最后被明眼妻子一针见血指出时,读者才猛地回过味来。正是“无字处皆其意”,这种笔法,需要读者细读揣摩,“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其他网友回答
一、 逼真的人物形象刻画,不同细节形态的写实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描写人物的伟大著作,此书里面许多各色的人物都描写的唯妙唯窍,仿佛真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曹雪芹在此部著作第一回强调说明“悲欢离合,兴衰际遇”。皆“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恭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这就显示出了他创作此部小说的写作原则——传真,就是对文中的人物、行景等各方面逼真的传照写实,让读者读出真实的感受。
二、个性写意 在《红楼梦》里面的写作,曹雪芹不仅仅是强调“写实”的表现审美客体的同时,更重要还注重形神兼备,注重创作主体的言志抒情,注重艺术品的深远意境和醇厚韵味,这就是曹雪芹注重“写意”,在此部书里面表现在众多领域。所谓的“写意”,本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与“工笔”相对的一种画法。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简练纵放的笔墨写出对象的神态意趣,并借以抒发作者的胸襟。由于它具有不拘行似而强调精神,用笔略阔而富有生气,偏重主观抒情和意境创造的。
三、用诗叙事 中国历史以来都是用诗的国度,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面善于用优美的抒情诗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表现人物的品格和情操,以达到传神写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