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姓氏的出处来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但姓氏是女人发明的吗?
优质回答:
无论你姓什么名什么,都是女人所生。当女人生下孩子,其父亲要出门了,为父亲而埋下姓名,也许为着永别记念吧。第一个姓氏,应该由父母共同认定,当他后来再成父亲的时候,就跟父亲同姓了。原来姓的起因,还是为着纪念其父亲的。[笑哭][笑哭][笑哭][我想静静][我想静静][玫瑰]
其他网友回答
应当是到了父系氏族公社黄帝时期才发明了百家姓氏笔划对吗?
其他网友回答
姓和氏都是由原始部落和方国或宫职的称谓演化而来。跟据女娲造人的传说和原始社会知母不知攵的特点上看,母系的姓由女人发明,攵系的姓由男人发明。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百家姓(最近正在头条录制百家姓的音频,所以了解一点,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关注并收听。),但是事实上,中国的姓氏发展到现在就其种类而言,现在已经有了一千多种了。尽管种类众多,但是从其起源来看,差异并不大。随着我国古代多民族的不断交流沟通,人口的不断增加,姓氏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被遇到姓张、姓王的,其实这一类大姓从其起源来看,他们有很多不一定都是汉族,比如司徒这类常常会被我们认为是其他民族的姓,也不一定就是其他民族。如果某个姓想要追根溯源,就必须要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头开始探究。
中国的姓氏如果想要探究其源头的话,那就是母系氏族社会了,这从中国古代五大帝王的姓里面就能够看出来,并且表现出来的这种特征非常的明显,他们的姓里面都带有“女”,炎帝是姓姜,黄帝是姬姓,而少昊则是嬴姓,夏禹是姒姓,虞舜是姚姓。姓氏的来源有很多,但是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不外乎以下几种,这些是最早产生的姓,也是最开始的姓,随着历史的逐渐演变,后人们以姓为氏,这些大多数都是有女旁等。
以官职为姓。比如我们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经常能够看到有人叫司马、司空、司徒、帅、史等。古代的司马的和程其实从宗族来说,是出自于一个姓,颛顼的曾孙重、黎就是他们的远祖。在周宣王的时候,程伯当上了一个官职——司马,于是程氏的后人也就放弃了以前的程姓,改姓司马了。他们的后裔有司马迁、司马光以及司马懿等。
以国邑为姓。在周朝建立后,各宗族的功臣和以及他们的子孙都得到国王的大力封赏,在皇帝的帮扶下,他们开始壮大,有了自己的人民和城池,诸侯国的君主为了牢固自己的统治,会把自己的领地再次分封给卿大夫,进而发展了小国家,比如韩、赵等。赵氏的祖先是造父,本姓嬴,在穆王西巡的时候,造父原本的职业是给周穆王驾车的一个的车夫,因为他驾车技术娴熟,于是穆王就把赵(位于现在的我国山西洪洞县区域)封给了造父,造父和他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中国的赵姓源于我国的山西,后来在我国的河北省发展兴盛起来。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就是河北人。
以祖父的名或字为氏。在古代,宗法制的思想观念非常的浓厚,天子的儿子要被称为“王子”,天子的孙子要称为“王孙”,因此也有了“王子王孙”一说,王孙的儿子以自己的祖父的名为氏,这类姓氏有丰、牛、柯、乐等。以在家的长幼排行次第为氏。这种方式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看在出生的时候家里有没有其他的孩子,因此,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是老大称为孟(伯),第二个孩子是老二称为仲,第三个孩子称为叔,第四个孩子称为季。
以爵号、谥号为氏。以爵号为氏最为突出的就是王和候这两个姓氏了,王氏都与自己的先祖受封为王或者是自己称霸有关系,王在中国是一个大姓。而谥号上面多以褒义的谥号为氏,比如文、武等。
以居住地为氏。这种以自己生活的地方作为自己姓氏的人,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和上述的这些人不一样,以居住地为氏的人被排除在受封赏领地人群之外,社会地位低,只能以自己所在的地方为氏。比如,住在池边的人就以池为氏,住在柳树下面的人就以柳为氏,除此之外,还有东方、东郭等。
以技能为氏。在古代,一些人掌握着比较娴熟的技艺,能够用来谋生,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非常的低,比如屠、卜、巫等,他们这一些没有封地的人在当时又被叫做是“百工”,后人以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为氏。
避讳改氏和被皇帝赐氏。在古代的朝代里面,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多见的,比如在唐玄宗时期,原来的姬姓为了不以下犯上,不为自己招致灾祸,就避讳改成了周姓。在唐代很多的开国将领们都姓李。为了表示对大臣的宠幸,皇帝因此把国姓赏赐给自己的功臣,以此表示对大臣的器重和赏赐。在明末,郑成功也被皇帝赐予了朱姓。赐姓不仅能够拉拢大臣,还能作为一种惩罚。比如,在武则天登基后,为了惩罚唐高宗的王皇后,武则天赐予了她蟒氏。
由少数民族转化而来。这种姓氏常见的就是宇文、尉迟、长孙、慕容等。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里面,慕容这一姓氏是属于西夏国的,可以理解为属于少数民族。
这就是是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无论是哪一种来源,都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他网友回答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姓氏起源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衍生出来的,比如姚姓,据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便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称为姚氏。舜在当帝之前,有搬到妫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是一家亲。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
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