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给孩子读绘本 为什么要给孩子看绘本

网友提问:

爸爸妈妈们都怎么给孩子读绘本?读绘本需要讲究方法吗?

优质回答:

家长在教孩子读绘本时可以采用“讲读法”,启发孩子自己去思考。

在跟孩子共读绘本的时候,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给孩子讲出来,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看,去听,这样孩子才能产生阅读兴趣,领悟到书中的精髓。

最好的阅读绘本的方式是让孩子来听,因为他不认识的一些文字必须念给他听,但是记得,一定要让他自己看图。

如何科学地运用“讲读法”?

在孩子小时候,也就是在“前阅读期”,这个时期我们需要跟孩子做大量的阅读,这时候他还不认识那么多字,思考也没有那么精确,就只是我们单纯地为他讲故事,让他读各种各样的书,听各种各样的故事。

可是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上幼儿园、小学,这时候就不是单纯地听故事这么简单了。

因为让孩子听故事不是阅读的全部,它只占阅读的一小部分。

所以我们要看孩子目前的年龄段,如果他才两三岁,或者再大一点儿,到四五岁了,这时候如果说单纯地听故事还好。

但如果他大一点儿,每次只是听完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没有参与讨论,没有去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也不知道作者、画者通过这个故事想教给孩子什么道理,如果是这样,那就非常可惜了。

而真正的阅读是:孩子除了听故事以外,还应了解文字内容,还要去学习如何应用故事所提到的各种理念,还要知道作者、画者通过文字、图画想表达什么思想。

理解之后,还能学会怎样把这些理念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最棒的是以后也会自己创作了,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因此,当我们在跟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1 引导孩子观察图画,并思考图画表达的意义

除了看到文字、图画的表面意思之外,还要会思考,作者、画者想通过这些内容告诉我什么?

这样孩子就能进入到阅读的更深层次了,这样孩子的每一次阅读都是进步的。

2 激发孩子说出自己观察和思考的过程

帮助孩子建立“阅读思考的意识”,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我们要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他才会养成思考习惯:这个文字想告诉我什么?这个图案想告诉我什么?

3 抓住人物的特点

让孩子或者孩子熟悉的人直接做故事的主人公。这样孩子就能更熟悉、更理解这个主角在做什么。

4 参与感会激发孩子更积极地去阅读和理解

在共读过程中,让孩子自己来看,自己来说,甚至自己来演,之后还可以自己来画等等,这个参与感会激发孩子更积极地去阅读和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绘本的整体篇幅较短,但画面丰富,细节信息较多。精读细节是绘本阅读的关键所在。一些细节,看似可有可无,实则是绘本的点睛之笔或者彰显绘本趣味的妙笔。

1.精读理念:坚持亲子共读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在著作《幸福的种子》中反复论及一个观点:绘本不是让儿童自己读的书,而应是父母读给孩子听的书。

亲子共读之际,绘本内容通过父母的言语传达到孩子的耳朵内,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看绘本的图片。这样“眼看耳听脑想”,就更容易理解绘本的内容。另外,绘本共读能够提升亲子间的亲密度,能够为孩子制造一个美好的童年回忆。

父母一边给孩子念书,孩子一边用眼睛看图,画面和声音相融合,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然而在绘本阅读中,一些父母的理念出现了偏差:绘本是孩子的识字工具、绘画工具、学业的延伸工具。凡此种种,都是绘本功利论的典型观点。

其实,读绘本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快乐,获得幸福。如果父母的观点能够开明一些,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和孩子一块儿阅读绘本,这将会是你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与生活回忆。

其实,父母能够教给孩子的很少。我们要趁着他们还没有长大,好好地陪在他们身边,陪他们念一些书。让我们爱的言语通过书中纯真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孩子在童年之际就能够体验到被爱,在心中就会滋生一颗爱的种子。

这颗爱的种子,是爱读书、是爱父母、是爱想象、是爱思考、是爱追求幸福。亲子共读的这份爱,也会在子女之间传递,一代代地继承开来……

2.读什么:图、文与图文

我们大人读绘本,一般都侧重于文字。然而不识字的小孩儿读绘本,往往侧重于画面。难怪绘本理论作家李丽安·H·史密斯在《欢欣岁月》中有如下言论:

只要故事在图画书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

我国著名的幻想小说家、绘本作家及翻译者,彭懿在《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提到: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不再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是图画书的生命了。

彭懿及作品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是通过图文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

所以在给孩子们读绘本的时候,父母既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还要和孩子一起来看图,来对比图文的“契合度”。在这一游戏化的过程中,增加绘本阅读的乐趣,让孩子感受到绘本的魅力与书的魅力,从而在爱好读书的路上渐行渐远……

绘本是一种艺术表象形式,图文一般都极具设计性。文字的排列或循规蹈矩,或根据图案的特征进行“艺术化加工”。例如,《好大好大的一颗蛋》中,循规蹈矩的文字排列和《我不叫伊莎贝拉》中的艺术化展示。

《好大好大的一颗蛋》与循规蹈矩的文字排列

《我不叫伊莎贝拉》与艺术化的文字排列

此外,图文的颜色暗示着整个故事的基调。迪克·布鲁纳曾强调说:“颜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种颜色都会产生唯有那种颜色才会有的特别的力量。”

例如,《妈妈发火了》中的红色火焰和《你是我的奇迹》中的枝叶绿等。

《妈妈发火了》vs《你是我的奇迹》

3.精读策略与案例

读绘本是一种智力活动,也需讲究技巧。这样才能够深入理解绘本内容,得到阅读的乐趣。这里为大家列出4种精读绘本的策略:预测、联系、推断和视觉化。

策略1:预测

通过封面和标题来预测故事内容,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预测故事情节。《河马一家和广告气球》很适合利用预测法导入。

【日】阿部行夫 著

朱自强 译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绘本的封面上,河马一家坐在“河马”形的广告气球上,在城市的上空飞行?为什么他们不再家里,而飞在天上呢?为什么又有那么多动物在仰望呢?是因为奇怪,还是因为他们一家的品行高洁呢?孩子可以由此预测,展开绘本的精读。

策略2:推断

推断最能考验儿童的逻辑思维,所以在读绘本的的过程中,父母要经常引导孩子做推断。这里以崔琡僖《谁的影子》为例进行说明。

1

2

《谁的影子》是一本脑洞打开的神奇绘本,既包含图像推理,又囊括动物认知,可谓每一页都暗藏着惊喜。既充满着童趣童真,也充满着匪夷所思的想象力。

例如,看到像极靴子的影子,小盆友们首先会认为是靴子的影子,可实际上,打开折页后,却发现是坐在地上的斗牛犬。而且通过简单有趣的对白,及显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又显得幽默俏皮、活泼可爱。

策略3:联想

联想可以从这4方面开始:其一由本书联想自身经历;其二联想作者的相关作品;其三联想其他绘本故事;其四联想相似画风的绘本。

例如,当小朋友们看到《我们都便便》时,自然而然地会想象到自己的如厕行为,同时如果孩子看的类似绘本较多,也会联想到《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及《嗯嗯太郎》等相关绘本。

[西]豪梅·科庞斯 著

[西]梅尔塞·加利 绘

许一飞 译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便便”绘本联想

经常做这样的联想,孩子的想象力与归纳能力自然也会提升!

策略4:视觉化

视觉化的核心就是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目的是帮助儿童理清绘本的节奏和脉络,从而帮助记忆,内化为自我心中的绘本知识。这里以《小狐狸的智谋》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美】 蒂姆·迈尔斯 文

庞雅文 图

任谊鑫 译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脉络:小狐狸出的智谋——老狐狸未采纳——老狐狸刚愎自用——小狐狸智谋生效——老狐狸老羞成愧。

利用这样的方法来概括绘本,往往能够达到删繁就简的效果,便于提纲挈领,领会故事内容。

绘本阅读的最高乐趣还是在精细阅读中,追寻快乐。希望你们能够在绘本共读中领略到这种快乐和幸福。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买很多绘本,也会给孩子读绘本,但其实很多家长都并不知道究竟该怎么给孩子读绘本,今天就让小彩鱼跟各位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下到底该如何读绘本吧。

1、读绘本,不是只读字就可以了

很多大人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都会把阅读的重点放在文字上,但绘本通常只有很少的文字,所以家长们在很快读完文字之后就觉得这本绘本已经讲完了。

虽然孩子们有时候会要求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但家长们也只是按照原来的样子把文字再从头到尾念一遍,但其实这样并非是读绘本的正确方法。

首先,绘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先是图,然后再是文,甚至有很多绘本压根一个字都没有,比如凯迪克大奖金奖绘本《夏天的天空》。而家长往往就会觉得这样没字的绘本性价比太低,甚至不会给孩子买,但其实图在绘本中的作用反而是更大的。

其次,绘本的图片虽然是静态的,可孩子却可以通过图片去展开丰富的想象所以大人们在读绘本的时候,不仅仅要读文字,更要基于图片去启发孩子们的联想,跟孩子一起去仔细在图片中探索发现,引导孩子们通过喃喃地自语去理解绘本的故事,这样孩子们才能从绘本中读到更多的故事,因为我们给孩子讲故事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去记住故事,而是通过一个故事去在孩子心里种下更多的故事。

2、哪怕是再小的宝宝也可以听懂绘本

很多家长都是从3岁以后才开始给孩子读绘本,因为家长觉得这个年龄的孩子会说话了,可以交流了,这个时候的孩子才能听懂绘本的内容。但其实并非是这样的,哪怕是只有几个月的小宝宝,也完全能听懂绘本的故事,甚至是给肚子里的小宝宝讲故事都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好处。

如果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妈妈或者爸爸的声音,这无疑会让宝宝对爸爸妈妈更加亲切,也会对周围的环境更有安全感。

而对于只有几个月的小宝宝来说,虽然宝宝不太会对绘本中的内容去做出回应,但孩子的语言习得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父母,如果从几个月就开始给孩子读绘本,孩子在长大之后的词汇量和逻辑能力都会比同龄的孩子更强,语言能力也自然会更好。

所以大人们一定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不给孩子读绘本,绘本阅读绝对是越小开始就收获越大的!

3、读绘本的时候一定要忘了自己是个大人

大人们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去对绘本做自己的解读,但这点其实是并不可取的,当家长给孩子们读绘本的时候,一定要尽量把自己想象成小孩子,按照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讲读绘本中的故事。

比如绘本里讲王子和灰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可有的大人却要加上,男人都是不靠谱的,你长大一定不要轻易相信男人的话。而这样的话就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让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都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失去对读绘本的积极性和兴趣。

要知道读绘本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幸福的童年体验,依偎在妈妈怀里,或是坐在爸爸腿上,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的时候就是孩子最幸福的时候。

所以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们最宝贵的这几年,多给孩子们读绘本,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成为一个更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也更有智慧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我在工作中通过接触家长,了解到现在的家长已经都知道了孩子小时候要给他们读绘本,一次我问一个家长是怎样给孩子读绘本的,她讲到就是当图画书一样看的,也会让孩子讲一讲图上内容。这样读绘本真是没有好好开发绘本的功能,我不禁替她惋惜浪费了这么多资源。

2017年7月发布的全国首份《中国城市儿童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74.8%的城市儿童从2岁前开始阅读,其中有64.2%的城市儿童年阅读量超过10本书。培养阅读兴趣,绘本无疑是最好的“入门书”。

绘本是孩子发展想象力、语言能力、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工具,可以全面构建孩子的精神世界。如何才能利用好绘本?我给他们推荐了这本《当孩子遇见书》,这本书中介绍了养育孩子和读绘本的方法,作者中川李枝子(日)是童话作家,毕业于东京都立高等保育学院。毕业后在绿保育园工作期间,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积累了给孩子读绘本的经验和教育方法,在书中娓娓道来怎样选择绘本,怎样读绘本及绘本的作用。

当孩子拿起绘本,也就拿起了手边的幸福与纸间的快乐,绘本领着孩子们进入了多元的世界,

孩子们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读书时是幸福的。只要他们依偎在父母身旁,和父母一起读永远也读不厌的书时,眼神永远是亮晶晶的。书不仅和父母建立起来了感情上的连接,还有思维、认知范围的改变,以及人际交往技能、情商的提高。这些都是绘本所带来的。

既然绘本有这么多好处,怎样读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呢?

绘本怎样读才有效果

(1)读不懂也要读

孩子最初接触绘本时,有些懵,甚至会在听到绘本故事时面无表情,读过几次之后才会慢慢理解。父母们要有耐心,在孩子要求父母一遍又一遍讲,正是他们试着理解绘本之时。

(2)“演”是最好的读法

孩子在表演绘本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与伙伴和父母心灵相通的快乐。在反复阅读中,不知不觉地,绘本里的图画和文字就完全进入了孩子脑中。

(3)不用动身就可以认识广阔的世界

《暴风雨之前》《暴风雨之后》这两本书是讲述战争的,在孩子还不能够理解“战争”意味着什么的时候,通过这两册绘本可以给他们提供心灵上的体验。

《一只蓝眼睛的猫》教给孩子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森林里的老奶奶》讲了森林中的小动物们温柔照顾任性的老奶奶睡觉、吃饭,孩子们可以通过绘本学习到关心与爱。在《逃跑的小火车头》可以体验到小火车信心百倍地克服困难的精神。即使没有干过农活,也可以从《拔萝卜》这本书中感受到拔出大萝卜的感觉。

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在作者小的时候父母就给家里的孩子们创造了阅读的环境和条件,他们会在全家一起吃饭时一起讨论某一本书;晚上睡觉前母亲会给孩子们读绘本;他们读的书母亲也会去读。正因为这样,作者一家个个都爱书,书成为他们成长中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令作者家里的五个兄弟姐妹念念不忘的是《两个小洛特》,这本书已陈旧到纸页发黄,但还是被当做宝贝一样用丝巾包起来,因为它是作者叛逆无助时期的精神食粮。

书不仅给了作者无比广阔的精神世界,还是她与绿保育园的孩子们建立精神连接的纽带,在其工作的17年间,读了无数绘本给孩子们。绘本被称为是“人生的入口”,孩子们通过绘本可以认识万千的世界,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成长。

我一向不喜欢日本人,觉得他们冷酷教条无人性,但这本《当孩子遇见书》改变了我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书中语言亲切幽默,读起来就像在和朋友聊天。孟德斯鸠曾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从绘本开始,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帮孩子找到生活的“入口”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