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真的有法海这个人吗?
优质回答:
历史上真的有法海这个人
《白蛇传》里法海的原型是,唐朝密印寺的法海禅师,他俗名裴文德,其父裴休乃是唐朝名相(唐宣宗大中年间)。
唐宣宗大中三年,时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三省丞相之一)的裴休捐建宁乡密印寺,后当朝太子病重,寻名医也无法痊愈,裴休便让其子裴文德代替太子出家以祈福。裴文德接受密印寺住持灵佑法师剃度,出家为僧被赐法号“法海”,世称法海禅师。
法海出家后,其师灵佑法师让他日日苦修,前后劈柴三年、为大众僧挑水三年,不久后可是闭关修仙,三年后出关,佛法大成。为避俗讳,乃受师命,游历江西庐山等地,终至江苏镇江氏俘山的一片荒林中驻锡禅修为避俗讳,乃受师命,游历江西庐山等地,终至江苏镇江氏俘山的一片荒林中驻锡禅修。
历史上的法海是得道高僧,对中国佛法有巨大贡献,其第一次以文学形象出现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在此故事里还是法力高深的法海禅师。清朝戏剧《白蛇传》开始将法海搬上舞台,至此法海才变成阻碍爱情的反面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
《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都知道许仙和白素贞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爱情故事当中,有一个和尚叫做法海,法海的出现让这段人蛇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曲折性。
白蛇传的故事来自于明朝末年冯梦龙写的《警世恒言》,后来经过民间的艺术加工成为了我们所认知的《白蛇传》。在这里面,法海是一个十分可恶的和尚,不仅如此,还把法海刻写成为了一个小人,其实在历史上还真的存在着法海。
历史上有着关于法海的一些记载,唐朝时期的李华在《瑞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中说道:法海是南京牛头山的威法师的弟子。
还有明朝时期的《讷庵随笔》中说道:法海是金陵人。
到了民国时期,曾经出版了一本《人名大辞典》,这之中是这样介绍法海的:“法海,丹阳张氏子,字文允。”还说道法海是在年少时期出家在鹤林寺。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法海是丹阳人,叫做张文允,还是一位名僧。
在白蛇传中的法海同样是唐朝时期的人物,叫做裴头陀,是金山寺的祖师。裴头陀初次来到金山寺的时候,庙宇破败,一点没有香火之气,后来裴头陀才知道是山上有一条白色的蟒蛇。
裴头陀决定重新修建金山寺,在《金山志》中有关于这一点的记载。裴头陀知道白蛇以后,就独自一人把白蛇给赶走了,白蛇退到了海中。
宋朝世人张商英写过: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说的就是白蛇和裴头陀。
裴头陀一直是一个十分正面和正直的形象,他为了保护当地的百姓,并且重建金山寺,不怕危险把蟒蛇给驱逐离开,人们十分的尊重裴头陀,因此裴头陀是一个受人敬重的高僧。
后来金山寺在裴头陀和当地百姓的努力之下,重新建了起来,这一古刹也再次重现在世间。
后来冯梦龙写的《警世恒言》中也仅仅是想让大家知道,人活着不能被美色所迷惑,目的就是提醒人们明辨是非。可是接下来白蛇与法海的故事发展情况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民间的艺人们把裴头陀给黑化,最终成为了我们大家所知道的法海形象。他不仅仅拆散了许仙和白素贞,还是一个不懂得爱情的和尚。
当年的《法海你不懂爱》更是让很多人不满,因为法海禅师是佛教的高僧,那首歌明显的带有讽刺和调侃的意味,这对于古代的高僧是不敬的。
现如今雷峰塔之中的白蛇故事也是因为当年拍摄《白蛇传》电视剧的时候选择的是雷峰塔,可能剧组也想不到最后把雷峰塔捧红了。
综上来看,历史上确实存在着法海,他的名字叫做张文允,还存在一位金山寺的高僧裴头陀。不过现如今大家已经把裴头陀当成了法海,就是因为《白蛇传》中的法海是以裴头陀为原型描绘的人物。
因此拆散白素贞和许仙的人不是历史上真实的法海。
虽然这是一个民间的故事,但是我们更应该尊重历史的真实面目,而不能胡乱的抹黑历史上本来受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