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读后感?
读了赵九章的感人故事,我被深深感动了了。赵九章对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对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九章先生忠诚祖国,为了国家的强盛,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关注科技前沿发展,培养了大批年轻人才,为我们树立了重才善教、致力创新的光辉典范,他的科技和教育思想更是值得认真总结、学习和发扬光大。
不畏困难,持之以恒。“只要是国家让我做的,我都会去做。”赵九章为了国家人造卫星的研制,付出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与同志们一起攻坚克难,不断地努力、付出。虽然当时的条件十分不好,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他那颗爱国的心让我感动。赵九章真是位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的人!我们也要向他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主持第一颗人造卫星是谁?
答:是赵九章,中国科学院“651项目组”总负责人,地球物理所所长,第一个“中国卫星发射十年规划”制订者,也是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倡议者之一。
此刻,深感复出无望的赵老,悄悄地写了一张纸条,让送饭工人带给自己的助手钱骥。纸条上鼓励助手继续向前,一定要让卫星升空
东方红卫星奠基人?
著名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和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气球探空、云雾物理观测、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研究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赵九章先生出生在1907年,他上中学的时候,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在学校开始接触到了很多进步杂志,比如《少年中国》《向导》这些书刊,这样的书刊在他年轻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也就是在这个期间,他积极参加了当时反军阀的学生运动,和同学们一起办洋车夫工会,组织工人学习,到农村去做宣传等等,这都是五四运动的影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五四运动这种爱国图强的精神在赵九章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而且他正在践行这种精神。
1929年8月,赵九章考入国立清华大学的物理系,他的老师就是叶企孙教授和吴有训教授,这两位科学家指导赵九章奠定了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独立工作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后来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先生到清华大学要选一名研究生,在众多的研究生之中,赵九章脱颖而出,迈入了气象学领域。1944年,经过竺可桢先生的推荐,赵九章主持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工作,承担起了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学奠基的任务。1946年,赵九章到芝加哥大学做过一次学术报告,引起国际气象学界的高度重视,在气象学的发展史上,被认为公元1946年中国的赵九章提出了“行星波不稳定”的概念,这是一个难度很高的物理学概念。1949年,共和国诞生了,就在共和国诞生的前夜,当时的所谓中央研究院要迁到台湾,这个时候赵九章和他的几个同事一起,坚决地留在了国内,为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为我们新中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1957年10月4号,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开启了人类迈向太空的征程。为了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1958年初,钱学森、竺可桢、赵九章三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上书,建议中国也应该开展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5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讲话,其中讲到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而且要搞就搞得大一点。赵九章就在这个时候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科学院派出赵九章、杨嘉墀、钱骥等科学家组成了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到苏联去考察,考察的主要任务就是关于卫星工作。他们这次考察在那里待了两个多月,整整的70天。在这70天里,当时我们所谓“老大哥”连卫星的影子也没有让这些科学家看到。也正是在这次考察过程当中,他们几个人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就是“靠天靠地都靠不住,要搞人造卫星必须得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他们回来之后,向中央做了汇报,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百废待兴的中国,就开始了人造卫星或者说叫中国航天事业。他们用一根粗木头加上个白铁皮做箭头,做成了一个火箭的模型。就在那些草纸上,用墨汁开始探索空间光学滤波器的这样一种高精技术的研制,甚至他们把猫的胡须剪下来,作为当时的红外地频仪探测器的装配工具。就在这种特别简陋、特别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航天人,在赵九章的带领下,开始了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的探索。
为什么称赵九章为”中国航天事业先行者”?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籍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出生于河南开封,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
1933年赵九章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主持人造卫星的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1966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设计院,赵九章被任命为院长。
1968年10月26日,因不堪红卫兵的迫害,自杀身亡。1985年追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赵九章对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在气团分析、信风带热力学、大气长波斜压不稳定、大气准定常活动中心、有关带电粒子和外层空间磁场的物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奠基性的。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如气球探空、臭氧观测、海浪观测、云雾物理观测、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对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红一号之父?
赵九章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出生于河南开封,籍贯浙江吴兴,气象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赵九章于1933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5年主持人造卫星的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1966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设计院,赵九章被任命为院长。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负责人是谁?
赵九章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十余年筹备,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赵九章。
赵九章,1907年生,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杰出的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1933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
1944年,他开始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他组建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从那一年起,赵九章等人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1958年,他作为中国科学院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主要负责人,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1966年,他出任原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推动中国第一颗卫星研制。
1968年10月,赵九章去世。在此之前,“东方红一号”的原型星研制已全部完成,为我国人造卫星按时发射和一次升空成功奠定了基础。
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首次颁发,“‘东方红一号’及卫星事业的开创奠基工作”第一获奖人授予赵九章。历史没有忘记这些功绩卓绝的“两弹一星”元勋
赵九章女儿女婿是?
张肇西
6月10日下午,赵九章先生女儿赵理曾先生和女婿张肇西院士亲临展览现场参观,大气所所长曹军骥、纪委书记占车生、所办主任任丽、副主任周权,以及综合档案室责任人王丽华等同志陪同参观。
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方案主持者?
赵九章
著名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和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气球探空、云雾物理观测、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研究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戴季陶的外孙是谁?
戴季陶的外甥(不是外孙)是赵九章。
赵九章,这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名字。在中国航天艰难的起步阶段,他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仰望中国航天的历史星空,赵九章仿佛是一颗熠熠发光“恒星”,值得后世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