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鼓舞是我国的哪个族的民族特色?
朝鲜族长鼓舞
吉林省图们市的民间舞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长鼓舞,吉林省图们市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朝鲜族长鼓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再传入东朝鲜,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明清时期,朝鲜族人口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长鼓舞随之传入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舞蹈。
2008年6月7日,朝鲜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59。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图们市文化馆荣获“朝鲜族长鼓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广东长鼓舞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盘古王的女儿莎十三妹与人间的一个小伙子结为夫妻。一个恶人想害死年轻人而霸占十三妹为妻。盘古王得知此事,把莎十三妹召回天庭。莎十三妹告诉丈夫,只要到南山上砍棵琴树做长鼓,等到盘古王婆诞那天击鼓跳上360圈,就可上天庭与她团圆了。从此后人每逢盘古王婆诞那天就要跳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速度多少
瑶族长鼓是瑶族著名的乐器,该乐趣长鼓舞的速度为每分钟72步。
瑶族长鼓舞是中国瑶族的一种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的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及庆祝丰收、乔迁或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历史悠久,它脱胎于起源很早的祭盘王仪典及一些巫术活动中的舞蹈,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文娱活动。
长鼓在瑶语中称为“公”,瑶族长鼓以两鼓对接,中腰较细,可以握持,两端各以羊皮面覆蒙鼓面。瑶族长鼓舞有多种表演套路,或专门表现造屋动作,或在舞蹈中融入动植物有趣的形态,舞蹈动作矫健粗犷、生动活泼、神奇怪异、充满想象力。按表演形式分,瑶族长鼓舞包括“盘古长鼓舞”、“锣笙长鼓舞”、“桌台长鼓舞”、“芦笙长鼓舞”、“羊角短鼓舞”等多种类型。按表演人数分,它又包括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表演中,鼓的打法有“武打”、“文打”之分,也有“高桩”、“矮桩”之分。
跳长鼓舞的少数民族?
长鼓舞是我国瑶族、朝鲜族的传统舞蹈。瑶族的长鼓舞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广东省、广西省等地的瑶族自治区中,又被称为“打横鼓”、“调花鼓”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之一。而朝鲜族的长鼓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舞,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再传入朝鲜的。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七绝圣手?
长鼓舞是瑶族、朝鲜族的舞蹈。长鼓舞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可分为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击鼓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模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