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为?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现出 行为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人的行为可分为外显和内在行为。外显行为是可以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言谈举止;而内在行为则是不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意识、思维活动等,即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进一步推测其内在行为。一般来说,人的行为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行为主体:人,具体而言是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目标指向。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等。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行为之间相符的程度。
什么叫行为状态?
行为状态:成立构成要件所规定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但对绝大多数犯罪而言,时间、地点和方法都不是必备要素。
行为状态与行为对象和危害结果
行为对象:行为人所作用的人或者物
有些犯罪有行为对象,有些是没有行为对象的,比如伪证罪、脱逃罪
对象和法益是两回事,相同的对象侵犯的法益可能不同
危害结果:对刑法保护的法益所造成的实际损害或现实危害(比如放火危害公共安全)
分类:
行为犯和结果犯(包括实害犯、具体危险犯):如果构成要件里面包括了结果要素就是结果犯;没有则是行为犯,比如伪证罪
实害犯和危险犯:实害犯属于结果犯的一种,必须要出现实际的损害结果;危险犯是对法益的危险,有两种,一种是抽象危险犯(行为犯),一种是具体危险犯(危险结果犯),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对于这个危险,司法机关要不要用证据予以证明,如果司法机关要出证据证明的危险则是具体危险犯;如果司法机关不需要证明,有行为就可以推定对法益有害,那它就是立法推定的危险,就是行为犯,就是抽象危险犯。
行为是名词还是动词?
行为是名词。
行为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íng wéi,基本意思是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如:做出动作,发出声音,作出反应。出自《荀子·非十二子》。
行为。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曹禺《雷雨》第二幕:”鲁大海:啍!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作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行为的种类及辨析?
1.行为的分类
从行为的意识来看:有的行为是有意识的,有的则可能是在无意识中做出的;
从行为的动机来看:有些行为是在善良动机下做出的,而有些行为则可能出于不道德的目的;
从行为的性质来看:有些行为是合法的,而有些行为则是非法的;
从法律来看:人的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而未实施的行为,即 “当为而不为”;作为,行为有义务实施并且已经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为”。
言行和行为的区别?
两个词的区别在于含义不同。言行地意思是指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如言行一致,言行不一等。
行为的意思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如行为不端,行为能力等。一般分为本能行为,社会行为。比如说,今天他的行为和平常大不一样,非常勤快,太反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