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学现象。
1964年,美国曾发生过一起杀人案。在歹徒行凶的35分钟时间中,38位目击者,但只有一人报了警。警方接到报警后2分钟便赶到现场,但被袭击的女孩Kitty Genovese已经死亡。凶手至今被关押在纽约监狱中。
这一事件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谴责大城市居民人情冷漠。社会心理学家John Darley和Bibb Latane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并对此展开研究,而后他们提出了“
责任扩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这一概念。
意思是,
在突发事件中,旁观者越多,人们心中“有人会帮他的,我就不必去了”的想法就越强烈,个人承担责任和内疚感越低。
也就是说,事故发生时,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场,不救助要承担的责任和内疚感要比有旁人在场要大得多。
还有一种现象是,面对一些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事故的情况,我们也倾向于不伸出援手。因为我们害怕盲目热心会引来旁观者的嘲笑,害怕难堪。这种现象叫做“
评价忧虑(evaluation apprehension)
”。之前在微博上有一个很火的问题,
在大街上被一群人围住说“抓小三儿”然后被拖上车带走,如何自救。
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我都觉得后背发凉。真发生这种事,别说施救,路人说不定还会骂你“不检点”;即使有怀疑的,还没判断清楚拐子就把你拖上车了,何谈救援?
另外,即使我们确认发生了事故,在施救前,我们还要掂量一下利弊。就拿那个经典问题来说吧,
路边晕倒的老人扶不扶?
为此,Darley和Latane提出了一个“助人模型”。
所以,社会冷漠是否冷漠暂且放一边。突发情况下,我们逃不过人的社会性,逃不过我们正常的心理反应。
当然,
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们也不是只能叹息。有研究表明,当人们知道了“旁观者效应”后,他们会更乐意伸出援手。
(参考Beaman在1978年的研究)
最后我想提一下,相关内容来源于Roger Hock的《Forty Studies That Changed Psychology》(《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五版,第39项研究“你会伸出援手吗”),并以作者的话结尾:
危急时刻,千万不要以为已经有人提供了帮助或一定会有人提供帮助,
我们应该永远像只有一个人在场一样去行动。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其心理机制?
旁观者也就是第三方,是从事件中脱离的身份,看到当事人没看到的问题性,理智性较强,不带有任何情绪
不问缘由导致坏事发生是什么效应?
心理学家Bibb Latane和John Darley对这次事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多次实验提出了他们的理论——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若单个的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但若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当有其他人存在的时候,人越多,越不可能帮助他们,同时给与帮助前的延迟时间越长。
看客现象心理学效应?
其实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叫“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是指在有旁观者在场的情况下,向受害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降低,旁观者的数量越多,旁观者帮助当事人的可能性越低,两者成反比。
社会心理学家John Darley和Bibb Latane也将这种现象称为“旁观者冷漠”。每一个旁观者都有特定的心理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旁观者才会最终决定去帮助他人。
旁观者效应解析?
旁观者效应,又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当发生某一件事情时,单个人的责任感更强,而集体中的个人责任感最弱。
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一旦有旁观者围观,我们所展现出来的判断能力和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效应。
这是一种心理效应,旁观者在场会抑制人们采取行动。如果人们意识到其他人也目睹了这一事件,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责任就会分散。
实际情况是,面对紧急情况时,旁观者越多,他们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往往就更小。
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责任分散之后,没有人愿意承担,以为会有人去做,用不到自己。
二是从众效应,看到别人无动于衷,自己为什么要首先行动呢?其他人行动了,自己再跟着行动。
三是人的比较心理在作祟。只要有旁人在场,人们就会开始评估自己的行为,并将自身与他人作比较,生怕自己会多付出一些。
四是社会确实变复杂了。
有些人碰瓷,仰仗媒体舆论,讹诈别人的钱财,甚至还得到某些媒体的支持。让人不敢随便帮助其他人,免得让自己陷进骗局之中。
还有就是一些所谓的“著名推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
这个确实让事实更加复杂,所以有些人干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螃蟹效应和责任分散效应?
螃蟹效应,又称“Crab Bucket Syndrome”或“Crab Syndrome”。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不因为别的原因,就因为相互扯后腿的缘故。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我国有句很古老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现。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会自动地分散到每个人头上,变得不确定了,因此提供帮助似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成了别人的事。
达利园效应是什么?
社会心理学家达利提出了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又称达利效应。
当发生一件紧急情况时,如果身边有许多人同时在场,我们的个体责任感会被大幅度削弱;而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时,这个人的责任感会更强,认为这是属于自己的个体责任,也会更大概率的去帮助他人。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最好喊出具体的名字,明确具体对象。
井边人效应心理学?
又叫旁观者现象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度越高。
利他行为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便是“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是还没有有结论性的、权威的证据证明旁观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