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日晷介绍(故宫日晷介绍)

日晷介绍?

日晷有两层含义,一般指的是第2个含义。

(1)“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

(2)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日晷[古代计时仪器]

人类使用日晷的历史非常遥远,古巴比伦在远古时期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

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

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

日晷和铜漏壶是古代什么工具?

漏字最初写作屚。

屚是从尸(屋的简写),从雨的会意字,表示雨水进入屋内。

屚,屋穿水下也。从雨在尸下。尸者,屋也。——《说文解字》

屚的本义是房屋漏雨,因为跟雨水有关,后来加三点水写作漏。“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这个意思。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漏由物体从孔隙透出,引申为泄露,如:透漏、走漏消息。

漏还有逃脱、逃避的意思,如遗漏、漏税、漏网之鱼等。

古代有一种铜制的计时器,它通过滴水计时,这种仪器称作漏壶,简称漏。

漏壶,又称漏刻。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有刻度的浮箭。

浮箭随水面的变动而升降,其上的刻度就可以指示时间。

浮箭之上标有一昼夜的刻度,不同时代的刻度并不相同,唐宋以来多采用百刻制,每刻14分24秒;清初改为96刻,每刻15分钟,并沿用至今。

明朝末年,西方机械钟表才传入我国。在此之前,古人最常用的计时工具是日晷和漏壶。日晷,是通过日影来测量时间的仪器,它在阴天和夜晚无法使用。更常用的计时仪器是漏壶。

相传,漏壶出现于黄帝时代,《周礼》中有对漏壶的确切记载,可见至少在周代漏壶已经正式使用了。

时间在军事行动中特别重要,这在古代史书中多有记载,如《后汉书》:“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另外,古代诗词、文学作品中也曾频繁出现漏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影响日晷仪计时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日晷计时效果主要看太阳光照射状况,因此其影响因素包括昼夜长短的状况和天气的阴晴变化。故答案为:昼夜长短状况,阴晴状况等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的工作原理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三年级日晷是什么?

日晷(gui)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日晷的作用是什么?

日晷的用途就是来判断时间。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一般是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面是带有刻度的表座。人们在天文计时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就是利用日晷计时,该项发明被人们沿用长达几千年之久。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所投下的影子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第一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是在西方,而到了中午影子是在北方,等到了傍晚的时候,影子在东方;第二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是最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会慢慢地变短,但一过了中午,它就又重新变长了。

古代的指南针叫日晷?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指南针在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古代人如何用日晷?

古代人只需要太阳,便可以知道当下的时刻。日晷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轴(指时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现在都使用钟表手机计时,日晷已经很少看到。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博物馆看看更多的日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