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历史文明全解(三星堆文明的历史)

三星堆历史文明全解?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文明“一醒天下惊”,在轰动世界之余,也引发人们无限遐想,其中之一就是辉煌的三星堆文明到底为何突然消失?

目前,主要流行四种说法,即外敌入侵灭国说、内部政变夺权说、洪水摧毁说、迁移国都说(国都迁移到金沙遗址)。四种说法哪一种才是真相?透过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文物的坑洞奇异特征与商周文献记载,三星堆文明极有可能是外敌灭国,而外敌或许就是周国。

01:“祭祀坑”中四个奇异特征

1999年,《三星堆祭祀坑》一书出版,详细描述了三星堆挖掘报告。今年3月,三星堆再度挖掘祭祀坑,引起全民关注,于是“三星堆祭祀坑”一度登上热搜。

之所以将三星堆文物坑洞命名为“祭祀坑”,原因在于坑洞中发现的青铜器等,都有火烧之痕迹。我们都知道,祭祀祖先神灵时,往往要用火将祭祀品烧掉,这是上古就流传下来的习俗,至今民间仍在流行。

然而,三星堆文物坑洞的情况,除了火烧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奇异特征很难用“祭祀”来解释,比如专家发现的这三个:一,三星堆文物坑中有水浇过的痕迹;二,祭祀神灵的物品非常严肃,应该保存完整,这样神灵才能享用,为何要将之砸碎而埋下?三,既然是祭祀物品,还应该有人、畜、车马、酒器等供神灵日常使用的仆人与生活物品,为何却几乎都是青铜神像、青铜神树等?

因此,三星堆祭祀坑之说值得商榷,坑洞里的情况反而更像灭国绝祀的景象,即属于“灭国坑”。

02:甲骨文或揭开了真相

之所以说极有可能是“灭国坑”,而非“祭祀坑”或“亡国坑”,是因为三星堆坑洞中的上述特征,非常吻合甲骨文中的“灭”字本义。

甲骨文中的“灭”字,左边是“火”,右边是“戌(xū)”,火戌合而为灭(烕)。火能烧尽众物,其作用不言而喻。“戌”的甲骨文像兵器之形,本义是斧类宽刃兵器,是兵戈、战争的象征。因此,三千年前商朝人眼里的“灭”,除了征伐之外,还要用一把火烧掉。

春秋战国时期,“灭”字出现一定变化,古人在旁边增加了三点水(滅),于是灭字变成了从水、从火、从戌,即大军征讨、以火燎之、以水淹之。

三星堆的坑洞,神器被毁而埋之,水浇火燎之迹宛然,无疑正是“滅”字本义之体现。因此,如果以“滅”字来衡量三星堆坑洞,那么就极有可能是“灭国坑”。

03:周朝文献中的“灭国”

单纯从文字角度来看,“三星堆灭国坑”之说有些勉强,但周朝文献记载的“灭国”要点,却进一步表明三星堆坑洞就是灭国坑。

《谷梁传·庄公十年》记载:“三月宋人迁宿。”传曰:“迁,亡辞也。”说明宿国亡国了,“迁”只是一种含蓄的说法。但这里有一个细节,文献上为何用“亡”而不说“灭”呢?原因很简单,古代“亡”与“灭”的内涵大不相同。

甲骨文“亡”字从刀,刀刃露出短竖之处,表示刀刃锋芒,本义是锋芒,假借为逃亡。因此,亡国的话还可以保存祭祀,武王克殷之后并未断绝商朝祭祀,由殷商后人建立的宋国以奉商朝宗祀,这是中国优雅的政治传统,就是“二王三恪制”。而与“亡国”相比,“灭国”就要狠了无数倍,属于国家之间最顶级的征伐结局。

晋朝范宁注解《谷梁传》这一段话时指出:“经不言灭者,言灭则弑其君,灭其宗庙社稷,就而有之,不迁其民。”也就是说,用“灭”意味着弑杀其君王,断绝其宗庙祭祀,占据其土地,拥有其民众。

《左传·文公十五年》云:“凡胜国,曰灭之。”魏晋杜预解释是“胜国,绝其社稷,有其土地。”所谓胜国,就是今日所胜之国,下场是被“绝其社稷”,别人占据她的土地。《周礼·地官·媒氏》说:“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东汉郑玄注解指出:“胜国,亡国也。亡国之社,奄其上而栈其下,使无所通。”东汉时期,亡与灭的意思已经统一,但郑玄提出的“奄其上而栈其下,使无所通”是指让亡国之神与天地之气隔绝,永世不能复活,具有迷信色彩。

由于灭国过于残暴,违背当时的政治传统,得不到道义支持,因此大国灭亡小国之后,往往不愿透露实情。《周礼·春官·丧祝》说“古者不灭国,有违逆被诛讨者,更立其贤子弟,还得事其社稷”,孔子主张“兴灭国,继绝世”,但春秋有百余诸侯国,最终到春秋晚期时只留下十余个国家,而《春秋》一书中只言灭国三十一,为何?原因就是灭国不得人心,所以很多灭国行为都被掩饰了过去。

因此,商周灭国的本义是:占据其国土,拥有其民众,断绝其宗庙社稷,让其祖先不再得到血食祭祀,断绝其亡国之神与天地的联系。对比三星堆坑洞,神器被砸碎、水浇火燎而埋之,其实应该就是让其永远无法得见天日,断绝与天地之气的沟通,这样就彻底灭亡一个国度。

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刘毓庆据此认为:“与其说是‘祭祀坑’,不如说是‘灭国坑’,因为这表现出的是一种国灭祀绝的迹象。”如果三星堆遗址的坑洞属于“灭国坑”,就是外敌入侵古蜀国的所作所为,那么这就解释了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之谜。

问题在于,谁灭亡了三星堆文明呢?以当时势力分布来看,最可能的是陕甘一带的周国,或许周国灭亡了三星堆文明,扶持其部分势力建立了金沙遗址文明,让川蜀成为周国势力范围之一,于是古书上才有周国“三分天下得其二”之说,古蜀国才会参与武王伐纣之战。

三星堆曾经有文明吗?

三星堆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这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实物证据。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这是古蜀先民瑰丽想象的展现。但考古学家提醒我们,三星堆的器物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成果: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具有本地特征,玉戈、牙璋主要来自夏商文化,三星堆在吸收中原青铜技术的同时进行了自我创新,如器型是中原的尊、罍,但风格装饰明显与长江中下游文化有关。

三星堆是个什么样的文明?

三星堆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文明。它在与亚洲其他地区伟大文明的碰撞、融合、交流中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独特文明,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典型代表。它再一次表明,文明从来都是在交流互鉴中生存发展,封闭只能带来衰落,开放包容才能共同繁荣。

三星堆才是正宗的华夏文明源头?

华夏文明的起源在黄河流域,这是不容更改的事实,不管华夏先民来自于哪里,西亚,或者非洲,都和华夏文明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华夏文明是他们来到这里之后,经过漫长的沉淀才形成的,而不是直接从其它地方带过来的。

所以,承认华夏文明晚于某些文明,比如埃及文明和苏美尔文明,不等于承认华夏文明起源于这些文明,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像华夏文明和三星堆一样。

三星堆由于有太多的未解之谜,所以很多人把它当作比华夏文明还先进的文明,甚至,有人说三星堆才是华夏文明的真正源头。

我就纳闷了,这是什么逻辑?

由于地理的阻隔,历史上绝对产生过无数相对隔绝的文明,随着地理限制的打破,这些文明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弱势的文明消失或被融合,三星堆就是其中一个。

三星堆的消失其实和众多消失的文化一样,你战胜不了优势文化就只有被战胜。三星堆人到消失都没有进化出像样的文字,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不可否认,三星堆的青铜冶炼技术确实高超,但古蜀人更喜欢用它们来制作人面像或者祭祀用品,而中原人则喜欢制作鼎和武器。这只能说明古蜀人更崇尚宗教或者祭祀,这是文化差异而已。

不同文明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这并不代表谁比谁先进。

有人拿三星堆青铜面具的长相说事儿,说像欧洲人。

我觉得像谁都无所谓,人类最初都来自于非洲,说起来,大家都是一家人,这不更好么?人类的未来本就是打造命运共同体,亲近一点反而有利于世界的团结。

可是,有些霸权主义者不这么想,他们总是想把自己塑造得更高贵一点,才有资格凌驾于别的民族之上,驾驭整个世界。现代社会,这只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

三星堆人固然保存了他们古老的祭祀文化,但很明显也创造了自己的本土文化,比如纵目像,就是蚕丛王的象征;比如鸟图腾,就是鱼凫时代的信仰。

还有陶器、玉器等,三星堆和华夏文化有着很强的相似性,这证明三星堆也在吸收着华夏文化。

还有人把三星堆和玛雅文化对比,其实不必深究,即便有相似性也很正常,毕竟,美洲人也是亚洲人走过去的,完全有可能保存着同样的信仰。更重要的是:谁能将自己的信仰一直保存下去,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接受他们,这才是优势文明。

三星堆多少年文明?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巴蜀文化遗址,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明,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明;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明;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明,即成都“十二桥文明”。

在5000至3500年前的成都平原,三星堆的发展己超过周围其他城邑,并成为成都平原的中心城邑以及周围城邑注意的焦点。

在商代,三星堆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这是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时期,即早期蜀国,也是2000多年的古蜀国历史进程中最辉煌、最为成熟的时期,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文明的最高成就与贡献。

三星堆文明未解之谜?

三大未解之谜如下: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于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古蜀国是如何消失的?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与古玛雅、古埃及文化有何联系?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着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