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严监生原文(儒林外史严监生故事情节原文)

儒林外史严监生原文?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次早着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赵氏有个兄弟赵老二在米店里做生意,侄子赵老汉在银匠店扯银炉,这时也公备个祭礼来上门。僧道挂起长旛,念经追荐。赵氏领着小儿子,早晚在柩前举哀。伙计、仆从、丫鬟、养娘,人人挂孝,门口一片都是白。

  看看闹过头七,王德、王仁科举回来了,齐来吊孝,留着过了一日去。又过了三四日,严大老官也从省里科举了回来。几个儿子都在这边丧堂里。

大老爹卸了行李,正和浑家坐着,打点拿水来洗脸;早见二房里一个奶妈,领着一个小厮,手里捧着端盒和一个毡包,走进来道:“二奶奶顶上大老爹,知道大老爹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这两套衣服和这银子,是二爷临终时说下的,送与大老爹做个遗念。就请大老爹过去。

  严贡生打开看了,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齐臻臻的二百两银子,满心欢喜,随向浑家封了八分银子赏封,递与奶妈,说道:“上覆二奶奶,多谢,我即刻就过来。”打发奶妈和小厮去了,将衣裳和银子收好,又细问浑家,知道和儿子们都得了他些别敬,这是单留与大老官的。问毕,换了孝巾,系了一条白布的腰绖。走过那边来。到柩前叫声“老二”干号了几声,下了两拜。

赵氏穿着重孝,出来拜谢;又叫儿子磕伯伯的头,哭着说道:“我们苦命!他爷半路里丢了去了,全靠大爷替我们做主!”严贡生道:“二奶奶,人生各禀的寿数。我老二已是归天去了,你现今有恁个好儿子,慢慢的带着他过活,焦怎的?”赵氏又谢了,请在书房,摆饭请两位舅爷来陪。

  须臾,舅爷到了,作揖坐下。王德道:“令弟平日身体壮盛,怎么忽然一病就不能起?我们至亲的也不曾当面别一别,甚是惨然。”严贡生道:“岂但二位亲翁,就是我们弟兄一场,临危也不得见一面。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王德道:“大先生在省,将有大半年了?”严贡生道:“正是。因前任学台周老师举了弟的优行,又替弟考出了贡。他有个本家在这省里住,是做过应天巢县的,所以到省去会会他。

不想一见如故,就留着住了几个月,又要同我结亲,再三把他第二个令爱许与二小儿了。”王仁道:“在省就住在他家的么?”严贡生道:“住在张静斋家。他也是做过县令,是汤父母的世侄;因在汤父母衙门里同席吃酒认得,相与起来。

周亲家家,就是静斋先生执柯作伐。”王仁道:“可是那年同一位姓范的孝廉同来的?”严贡生道:“正是。”王仁递个眼色与乃兄道:“大哥,可记得就是惹出回子那一番事来的了。”王德冷笑了一声。

  一会摆上酒来,吃着又谈。王德道:“今岁汤父母不曾入帘?”王仁道:“大哥,你不知道么?因汤父母前次入帘,都取中了些陈猫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时目,所以这次不曾来聘。

今科十几位帘官,都是少年进士,专取有才气的文章。”严贡生道:“这倒不然。才气也须是有法则。假若不照题位,乱写些热闹话,难道也算有才气不成?就如我这周老师,极是法眼,取在一等前列,都是有法则的老手。今科少不得还在这几个人内中。”严贡生说此话,因他弟兄两个在周宗师手里都考的是二等。二人听这话,心里明白,不讲考校的事了。

酒席将阑,又谈到前日这一场官事:“汤父母着实动怒,多亏令弟看的破,息下来了。”严贡生道:“这是亡弟不济。若是我在家,和汤父母说了,把王小二、黄梦统这两个奴才,腿也砍折了!一个乡绅人家,由得百姓如此放肆!”王仁道:“凡事这是厚道些好。”

严贡生把脸红了一阵,又彼此劝了几杯酒。奶妈抱着哥子出来道:“奶奶叫问大老爹,二爷几时开丧?又不知今年山向可利,祖茔里可以葬得,还是要寻地?费大老爹的心,同二位舅爷商议。”严贡生道:“你向奶奶说,我在家不多时耽搁,就要同二相公到省里去周府招亲。你爷的事,托在二位舅爷就是。

祖茔葬不得,要另寻地。等我回来斟酌。”说罢,叫了扰,起身过去。二位也散了。

儒林外史人物卡片严监生?

严监生是名著《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典型吝啬鬼的形象。名叫严大育,字致和。他是个土豪,家有十万银子,还有个“监生”身份,算是个有地位有体面的乡绅。他爱财,聚财,但有时不乏慷慨。在他心目中,除了金钱之外,还得有功名权势,他吝啬,薄情,又不乏人情味。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主要事件?

讲述了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在临终前却一直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满屋子的人纷纷猜测其用意,只见严监生又生气,又摇头,最后还是赵氏挑掉一根灯芯后,严监生才安然离开了人世。

作者通过对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对身边的人的语言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爱惜钱财胜过自己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儒林外史里面的严监生为什么叫监生?

监生不是他的名字,是他参加科举考试后得到的“文凭”,和举人、生员、秀才等是一个意思。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对自己十分吝啬。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性格特点及事例?

《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性格特点:胆小怕事,吝啬伪善。

主要事例:

1.严监生的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2.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

3.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是个怎么样的人(4个成语?

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是个典型的吝啬鬼,他花费银子都出于不得已,他没有家族优势,“活得卑微”“死得窝囊”。他爱财聚财,但有时不乏慷慨,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在他的心目中,除了金钱之外,还得有功名,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

吝啬鬼: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

卑微:出钱帮哥哥摆平官司。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惹了官司,官府差人来找,他溜之大吉,于是官府找上了他弟,严监生“不敢轻慢,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忙着小厮去请两位舅爷来商议”。

慷慨:妻子病重,掷豪金为妻看病、办丧。“王氏的病渐渐重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妻子过世后,严监生大办丧事,“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人情味:对两位老舅大方仁义。严监生知道妻子王氏时日无多,诸事需两位舅爷帮忙打理,于是“拿出两封银子,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又送了一些首饰给两位舅奶奶。

严监生是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小说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起“吝啬鬼”,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俨然就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人物。

我们在语文课本中,都见识过他临死前的一幕:病重的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猜测是他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二侄子猜测他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奶妈猜测他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只有他老婆赵氏明白:“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完,挑掉一茎灯草,严监生果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没了气息。

关于严监生吝啬的故事,在《儒林外史》中还有一个情节:严监生的两位舅子来探望他时,他说起家里的情景:“不瞒二位老舅,像我家里还有几亩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生活如此节俭的严监生,家中的经济状况究竟如何呢?“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有十多万银子。”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两银子能折合不同价值的人民币,从几千块钱人民币到几百块不等。如此换算下来,严监生的家产,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几千万到上亿资产!

如此庞大的资产,却舍不得吃肉,更舍不得多点一茎灯草,严监生似乎坐实了“吝啬鬼”的名号。然而,我们不能只看片段,我们要结合全文来看。

严监生生病之时,“舍不得银子吃人参”,“每日只吃两碗米汤,卧床不起。”可是,他的妻子王氏,生病的时候,“每日用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王氏一病而亡,严监生“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王氏死后,留下了五百两银子的私房,还有典铺内又送来的三百两银子的利钱,严监生全部送给了王氏的两个哥哥,让他们到省城参加乡试用。王氏留下的首饰,也全部给了王氏的两个嫂子。

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家里的一口小猪走到了隔壁王家,严贡生逼着王家拿了八钱银子卖了。等猪长到了一百多斤,又误走到了严贡生家里,严贡生就关起来不给,要王家按照市价,拿出一口猪的钱来。

又有一件事,一位黄梦统,要问严贡生借银子使用,写了借约之后,银子还没拿到。黄梦统又遇上一个乡邻,说借给他银子。

黄梦统就没有再去拿严贡生的银子。几个月后,黄梦统想起这件事,就去找严贡生要借约,严贡生要黄梦统把这几个月的利钱拿出来。

这两个人把严贡生告倒了县衙,知县命人去提严贡生,严贡生得了消息,一溜烟跑了。是严监生替哥哥把这两项钱都拿了出来。

严监生死的时候,又给几个侄子没人都有些“别敬”,另外又单独给哥哥“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齐臻臻的二百两银子”。

这样的严监生,哪里是一位“吝啬鬼”?所谓的“吝啬鬼”严监生,其实只是对自己的吝啬,对亲人却极其大度善良,且有情有义。他对自己的吝啬,其实是节约。正是这种节约的习惯,才有了十多万的家产。

相比较之下,他的那位每天大鱼大肉,却欺压乡邻的哥哥严贡生,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耻之徒。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监生是作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一个非常经典的人物,是中国吝啬鬼的典型。

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但是我认为,这个不是吝啬,而是焦虑症患者。

焦虑者表现出来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表现在金钱方面则非常的精打细算。如“四大吝啬鬼”中的阿巴贡就是一个典型。

严监生明明知道自己将离开人世,而这些财产他是带不走的,那他又操这份心干嘛?所以,这不是吝啬,而是焦虑。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他为妻子王氏的葬礼就花费了数千两银子。严监生正妻王氏病后,他不惜重金延请名医,甚至为她煎服人参,也是毫不含糊。此外,王氏死后,他伤心欲绝,“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但这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