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疗法的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延伸阅读
精神分析和认知疗法的区别?
首先,理论基础不同。精神分析的基础是潜意识、本能等;认知疗法的基础是认知、行为等。
其次,治疗过程不同。精神分析疗程长、随意性强、关注范围宽;认知疗法疗程短、规范性高、关注点集中于认知。
精神分析法和认知行为区别?
越来越多的来访者曾经接受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因此在进入精神分析的状态会比较困难,精神分析呈现给他们完全不同的世界,不管是从世界观还是方法论,从治疗目标还是治疗路径,甚至对人的理解都完全不同,很多方面甚至背道而驰。
本文尝试描述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的不同,希望对打算尝试两种疗法的朋友有所帮助。
1,做功课
首先感到的区别是,认知行为疗法常常给来访者布置作业,做些什么事情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列举事情的优劣等等。
而精神分析常常毫无要求。来访者不需要做任何准备,也不需要回去之后做任何作业。甚至事先准备好问题也是不必要的。精神分析关注的是咨询当下的感受,情绪,行为。你做什么都是有意义的。
2,怎么办?为什么?
认知行为更多在关注问题本身,也就是所谓“症状”,咨询目标在于减少,甚至消灭症状。
会根据症状提供一系列“方法”,工具,试图帮助来访者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认知疗法更多在问“怎么办”,并且教你“怎么办”。
认知疗法,更像“训练营”,咨询师教导来访者训练,帮助他变成更好的自己。
精神分析关注来访者的人格健康,不太关注问题,或者“症状”本身,而是关注症状背后的原因。
所谓的症状,往往是内心冲突的外在表现,与其针对外在问题,不如向内寻找到根本原因。
问题变成了,“为什么”,你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等等。
在精神分析看来,“怎么办”不是问题,每一个自足的成年人都知道怎么办,要不是因为被某种情绪控制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要不是明知道怎么办,却做不到。
精神分析,更像“侦探营”,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探索问题的根源,尝试重构来访者的人格大厦。
3,理性人,感性人
认知行为和精神分析,对人的基本看法也很不相同。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是理性的人,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人,如果不能控制,那是因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意识到问题了,就应该能够做到。比如,碰到讨厌的人,就远离他,而不是亲近他。
治理模式非常逻辑,理性。
精神分析看来,人很难保持理性,总是被自己的情绪控制,经常会作出不理智的决定。精神分析更关注人的感受。
精神分析也不拘泥于形式。比如,讲故事,形象描述,情绪体验,分析等等,表达,描述,分析感受。
4,结构化,非结构化
认知行为疗法,常常会告知来访者,我们今天做什么,完成什么项目,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整个流程非常清晰,是一个结构化的状态。很理性,很理智。也很容易让人有安全感。
精神分析则不同,主要形式是你来说,我来分析。你想说什么都可以,每次咨询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也不一定拘泥于形式。每周一次也可以,两次也可以。刚刚开始咨询的来访者,常常会觉得迷惑,这样真的有效果吗,付费真的有价值吗?对于精神分析师来说,往往需要首次咨询就给来访者带来比较强烈的感觉,甚至带来明显的改变,至少也要能够自圆其说,否则,来访者很容易失去耐心。
5,道德评价
认知疗法,常常告诉来访者,这么做是错的,那么做是对的。
判断对错,这叫“道德评价”
精神分析,常常不做道德评价。比如,有人觉得自己是花花公子,精神分析不评价这件事的对错。而是关心他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想,试图找出他这么想,以及这么做的深层心理原因。
6,接纳与约束
认知疗法,会教大家这么做,那么做,试图约束来访者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路径上。
精神分析,认为,只要没有精神分裂,人有各种想法都很正常。来访者已经面临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承受着多重的束缚。精神分析就是一个放松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心理按摩”,目的在于,放松那些紧绷着的弦,放松那些内心的压力,而不是施加更多的压力。
7,潜意识
认知疗法和精神分析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潜意识”
认知疗法认为人是理性的,想到什么就能做。做不了是因为认知有问题。否认潜意识的存在。
精神分析认为人是被潜意识所控制,所以常常会出现矛盾或者不理智的状态。比如,明知该做却做不到的情况。
认知是意识层面的事,潜意识是意识触摸不到的部分,你所想到的都不是潜意识。
潜意识就像宇宙间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推测他们的存在,而且力量远远强于可见的物质。当我们意识和潜意识不一致的时候,潜意识常常会获胜。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
明明想拥有亲密关系,结果却常常破坏亲密关系,
明明想赚钱,却常常破坏自己赚钱的机会。
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就是跟潜意识沟通的过程。
试图推测来访者的潜意识模型,潜意识意识化,重构原有的破坏性的潜意识模型。
让来访者逐渐摆脱原有的潜意识模型的控制。
至于怎么选择,决定权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