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文化的陶瓷以什么色为主?
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普遍涂红 衣,有些因扣烧而外表为红色,器内为灰、黑。盛行圆 形、长方形、新月形等戳印纹,一般成组印在圈足部位。
大溪文化遗址于1959年和1975年曾3次发掘,揭示了长江中游的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
大溪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
延伸阅读
大新文化的陶器以什么陶为主?
应该是大溪文化而非大新文化。
大溪文化主要分布于三峡地区及鄂西长江沿岸,因首先发现于四川巫山大溪镇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3825—2405年。陶器以红陶为主,另有一定数量的灰陶和黑陶,并有极少量白陶。制法采用手制。陶土多属泥质,细泥和夹砂的较少。红陶胎质有的呈灰色或黑色,也有的作红黄色。在器表或器物上部,常施一层深红色陶衣。
长江流域最早文明遗址?
长江上游:巫山大溪文化遗址、新繁水观音遗址长江中游: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江西清江的吴城遗址是、江西新干商代遗址、炭河里遗址、彭头山文化、玉蟾岩遗址、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田螺山遗址
大溪文化以什么植物为主?
大溪文化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旱地作物。陶器上的纹饰多为刻划或压印而成,少量彩绘或磨光。常见器形有釜、罐、豆、盘、杯等。陶器中的圈足器和三足器是其最具特色的代表性器物。
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遗址?
瞿塘峡东口,大宁河宽谷岸旁的大溪镇,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郭沫若把其称之为“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属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的萌芽阶段,是中国著名的原始社会古文化遗址之一。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等100项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其中,重庆巫山的大溪文化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成为了重庆唯一入选项目。
大溪文化的居民以什么为主食?
大溪文化居民以稻作农业为主。在房屋 建筑遗迹的红烧土块中,经常发现稻草、稻壳印痕。红 花套遗址的稻壳印痕经鉴定为粳稻。
除饲养猪、狗外, 从大溪、三元宫、丁家岗遗址的发现看,鸡、牛、羊可 能也已成为家禽家畜。同时,渔猎、采集等辅助经济仍 占一定比重
在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陶器有哪些文化遗址?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开始于1936年,目前发现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这一期我们将介绍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一)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三峡和汉江平原一带,因发现于四川巫山大溪附近而得名。湖北宜昌、宜都和江陵等地也有类似遗存。
器型:杯、碗、钵、盆、罐、壶、瓮、瓶、豆、釜、鼎、簋、盘、器盖等。
纹饰:这一时期陶器多为素面或磨光,少数有划纹、弦纹、蓖纹、戳印纹、附加堆纹或镂孔等。
彩绘纹饰:波浪纹、玄线纹、横带纹、齿形纹、人字纹、菱形纹、竖线纹、几何纹以及变形漩涡纹等。
这一时期陶器主要以红陶为主,然后是黑陶和灰陶,也有少量白陶。陶土中掺加石英末或碎稻壳,烧成后变为黑碳或出现大量空隙。黑陶烧制温度较高,才用手制,口沿部分有的经过慢轮修整,少数器物还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此外还有少量的彩陶和朱绘陶,彩陶多用细泥红陶,主用黑彩,间用少量红彩,多绘与器外,只有个别器物里外加彩,纹饰也比较简单。朱绘只见于部分黑陶,这个时期的陶器以大量应用圈足,还有一些制作精美的陶球等小器物。
大溪文化折曲纹红陶盘
(二)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北岸的江汉地区。
时间:约公元前3000年前后。
器型:碗、杯等中小型日用器。
纹饰:卵点、叶形、方块、弧点、条纹、网纹、菱形格纹等。
这一时期的陶器黑陶和灰陶比较多,并且有蛋壳黑陶和朱绘黑陶,也曾发现过少量的仰韶文化彩陶,当时的彩陶薄如蛋壳,器型规整,反应了当时陶器工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亦有蛋壳彩陶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