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被称为民族宗教 谁被称为民族魂?

什么被称为民族宗教?

就是指民族成员共同信仰的宗教,早期一般带有比较鲜明的民族性,不对外宣传,亦不争取外族人加入。民族灭亡后,其宗教也随之灭亡。

随着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当某一民族上升为国家的主体民族或统治民族之后,民族宗教彻底摆脱了原始宗教的性质,转变成为古代的国家宗教。

后来,一些宗教的发展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演变成为世界宗教。例如,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就被认为是三大世界宗教。

延伸阅读

怎样理解”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意义?

我国的少数民族在解放后由不同的社会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在本民族原本的社会体制下,存在有多种的宗教崇拜现象,有的民族甚至是全民信教,宗教问题在少数民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我国边疆地区和边远地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将会影响到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以及边疆地区的稳定繁荣。

另外,由于一些不明势力和不明动机的组织经常利用民族宗教信仰问题大做文章,同时进行宗教渗透活动,严重影响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所以说,民族宗教无小事。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水平,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民族宗教发展史?

民族宗教是指民族成员所共同信奉的宗教。这种共同的宗教信仰往往同该民族的民族意识紧密地相结合,其崇拜的神灵或信仰的对象有时就是本民族的守护神或传说中的始祖。民族宗教是由氏族—部落宗教(又称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

宗教信仰和民族信仰的区别?

啊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而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虽然因信仰而结成的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也是社会实体,但它与民族有质的区别.民族与宗教都有各自发展变化的规律.然而,民族与宗教又是密不可分的.

1.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没有过宗教信仰,也没有哪一个现代民族从来只信仰过一种宗教.

2.有些民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些民族还在同一时期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宗教信仰.

3.一种宗教常常被许多不同的民族所信仰,反之,一个民族也会有几种不同的宗教信仰.

从上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宗教生活只是民族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的特点也只是民族特点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把宗教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等同和混同起来,更不能把民族特点说成是全部由宗教特点所决定的.

2.许多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信仰过多种宗教,这就说明宗教信仰是可以改变的,那种认为某个民族命中注定自始至终只信仰一种宗教的说教,是没有历史和理论根据的.

3.不能把民族特点或民族特性作为划分民族的标准.如果这样,汉族和一些民族就要被分割为多种民族了.

4.对某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的态度,常常被看作是对这个民族的态度,从而使宗教和民族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

宗教对我国许多民族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有的宗教由于在我国某些民族中信仰时间很长,许多民族的某些重大的历史演变,大多与宗教的影响有关.有的宗教由于长期被统治阶级把持利用,一些宗教制度被移植到社会制度中来,成为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反过来,许多世俗的社会压迫制度则披上宗教的外衣而带有“神圣”的色彩.

有的宗教在传入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囊括了某些民族的文化成果,把它纳入宗教文化的领域而相互为用.例如,藏族的文学、艺术、建筑、医学等大多被包括在藏传佛教中,常常以藏传佛教文化的形式出现.

有的宗教在我国个别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在思想意识方面起了重要的联系作用.例如,在回、撒拉、东乡、保安等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教就曾在其民族共同心理状态和风俗习惯等方面起了一定的联系和促进作用.

宗教不仅仅在各民族内部产生影响,而且还影响到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同时,还进行宗教压迫和宗教歧视,他们常常利用各民族人民宗教信仰的不同(甚至一个宗教内部派别的不同),进行挑拨离间,制造宗教纠纷和民族矛盾.这就使宗教信仰逐渐成为一个敏感的问题.

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特点?

(一)藏传佛教

藏、蒙古、土、裕固、门巴、珞巴、纳西、普米等民族信仰藏传佛教,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云南等省区。藏传佛教在藏民族中有很长的历史,公元7世纪佛教自印度传入西藏地区,经过与当地传统的原始多神教——本教的长期斗争与融合,约在公元10世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

(二)上座部佛教

傣、阿昌、佤、拉祜、布朗等民族信仰南传佛教,主要分布在云南。南传佛教大约也是在公元7世纪传入云南傣族地区。到公元1569年,缅甸金莲公主嫁给傣族宣慰使,缅甸国王派僧团随之来传教。该教在傣族地区广泛传播,随后又传到其他少数民族中。

(三)伊斯兰教

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保安、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等10个民族中的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大约在唐宋时期,中西交流畅通,通过海陆丝绸之路,

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来到中国经商贸易,建立清真寺,开始传教活动。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军队的三次西征和元朝的建立,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军士、工匠、商人、官员来到中国。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经过几百年的传播后,伊斯兰教在新疆占据了主导地位。

(四)天主教和基督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傈僳、怒、布依、京、朝鲜、苗、拉祜、景颇、阿昌、独龙、彝等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近代伴随着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开始传入的。17世纪,基督教首先传入台湾少数民族地区。鸦片战争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德国和沙俄等国的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南北各少数民族地区,以开医院、办学校、建教堂等各种手段传教。

如,法国天主教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七大教区,修了上千所教堂,占有800万亩土地。英法美等国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民族地区也建了不少教堂,还培养了不少少数民族的神职人员。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存在的国家,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多种多样既有产生于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有产生于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如萨满教、万物有灵或多神信仰、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宗教信仰上,既有一个民族信仰多种宗教的状况,也有不同民族共同信仰一个宗教的状况。佛教自东汉传人我国,不仅在汉族中拥有较多徒,而且在少数民族中也有广泛影响。由佛教之一派别大乘佛教和西藏方宗教(本教)相结合而形成的藏传佛教,广泛流行于藏、蒙古、土、裕固、纳西、门巴等民族之中以及一部分珞巴、锡伯、怒等族聚居区。

佛教的另一派别南传上座部佛教则在我国云南边疆的傣、阿昌、布朗和德昂等族中泛流传,尤其在傣族社会中,几乎是人人信教。伊斯兰教创立后不久就传入我国,信仰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维吾尔、东乡、撒拉、保安、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族。

伊斯兰教不仅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有一套完整的教制度,而且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回民中,还形成了特殊的如“门宦制”和“伊玛木制”等制度,它深刻地渗透到这些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之中。道教是我国自生的一种宗教,在少数民族中主要有云南的白族和滇川境内的彝族,广西、湖南、贵州各省区的瑶族、壮族、苗族、土家族以及海南岛的黎族信奉。

道教活动广泛,寺观庙宇名目繁多,如“三界庙”、“北帝庙”、“都罗庙”、“大王庙”等遍布各地。基督教三大教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进入我国的时间不同。在其尚未分裂之前就曾两次传入我国:一次是在唐朝,另一次是在元朝,后来都自行湮灭了。

到了明清时期,基督教三大教派又相继传入中国信仰者忽多忽少。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其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信仰基督教的情况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信奉天主教主要是彝、傈僳、怒、独龙、藏、苗、拉祜、景颇、水、黎等民族的部分群众;另一部分信奉东正教,主要是鄂温克族的部分群众。

民族宗教 重要性?

宗教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积极作用。就积极的一面来说,宗教能够凝聚人们的力量,起到稳固社会的作用。相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在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础上产生的强烈认同意识,能够使同一教派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宗教的民族性及其宗教文化圈的形成无疑对民族、对国家和世界某一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打下牢固的基础。

对那些具有相同信仰的民族和单一民族国家而言,宗教信仰是把本民族国家团结起来、维护本民族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民族国家遭受外来侵略和躁跨而面临被瓜分的危急关头,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维护民族国家生存和统一的强大力量。

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民族宗教工作?

一是树立“交朋友、办实事、抓引导”三位一体的理念,与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保持良性互动关系。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建立与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人士的谈话和交流制度,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慰问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层人士活动,把教育引导工作溶入融洽的情感交流之中。通过交朋友、办事实,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入耳、入脑,切实改变发生矛盾和纠纷之后出现临时“抱佛脚”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的被动局面,努力形成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积极主动协助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是树立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宗教的理念,推动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宗教同其他社会文化形态一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果我们用消极的眼光去看待它,或许它就会朝着消极的方面发展,并产生消极作用;如果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它,就会推动它朝着积极而有益的方向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因此,要摒弃过去消极看待宗教社会作用的片面思维,善于运用宗教文化的精华去服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挥宗教特有的优势,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好事、善事。

民族宗教服务中心是做什么的?

1.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民族宗教工作。

2.加强对辖区内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落实巡查检查制度,对辖区内宗教活动场所巡查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重要时段和敏感时期增加巡查频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准确了解和掌握辖区内信教群众、外来教职人员、活动场所等情况,发现问题,妥善处理。

3.对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向应急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稳控局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积极开展对辖区内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宗教界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5.负责对辖区社区(村)干部进行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提高社区(村)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教育和引导汉族与少数民族、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互相尊重,加强团结,共同致力于发展经济、共建和谐。

6.加强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除封建迷信,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坚决制止乱建庙宇、滥塑神像的行为。

7.认真完成制度规定和上级交办其他事项。

版权声明